本网讯 王丽华报道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倒逼,是习主席一贯强调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直面矛盾、正视差距,在解决问题中把战斗力
本网讯 王丽华报道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倒逼,是习主席一贯强调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必须直面矛盾、正视差距,在解决问题中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立起来、落下去。
一、要切实强化战斗精神培育。习主席强调:“培育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军队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也是不能打胜仗的。”近年来,尽管各级持续抓了战斗精神培育,但距实战要求仍然较大差距,突出表现为“三个不足”:一是真打的思想不足,和平积习滋长,“为战”、“胜战”、“随时战”的意识淡化;二是献身的动力不足,习惯当“太平官”、“和平兵”,价值取向商品化、功利化、实用化;三是打赢的信心不足,总感到军分区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剑不如人”、“剑法也不如人”,打起来无疑是“以卵击石”。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要求我们必须着眼实效,在教育引导和任务实践中,切实强化官兵的战斗作风,激扬起能打仗、打胜仗的精气神。一是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经常性政治教育。开展“学习实践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活动,强化“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使命意识,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融入官兵血脉,铸牢能打胜仗的思想根基。二是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红色传统的继承。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的优势,把发扬革命传统、继承红色基因作为战斗精神培育的重要抓手,激发官兵争当红色传统的宣传队,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队,老区建设发展的工作队,能打胜仗的战斗队。三是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考、比、拉”活动。今天的考场,就是明天的战场;考场比得赢,战场才能打得赢。要不断激励官兵争当“训练尖子”、“技术能手”和“支前保障尖兵”,把练思想、练作风与练技能、练指挥有机结合起来,不断锤炼昂扬的战斗精神。四是把战斗精神培育融入遂行任务的全过程。在完成联演联训、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要经受艰险的考验,不断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作风和勇对挑战、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二、要切实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习主席强调:“军事训练是提高实战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从当前部队实际看,一是训练层次“低”,重基础轻应用、重技术轻战术、重单兵轻协同,满足于标图打枪练跑步、集合点验举盾牌;二是训练模式“单”,自抓自训、自建自训,与野战部队融合不够,与使命任务对接不够;三是训练作风“虚”,危不施训,险不练兵,拼凑尖子,降低标准,种种组训弊端还没有完全杜绝。训练水平上不去,战时必然吃大亏。必须要聚焦实战,不断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创建实战化训练环境。着眼信息化条件下参加支前的任务、样式和方法发生的变化,转变实战化训练理念,强化官兵实战意识,营造实战化训练氛围。用好现有的训练资源,拓展民兵训练中心功能,设置逼真的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把民兵队伍放到相对近似实战的环境中训练,真正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二是创新实战化训练方法。打破传统组训模式,集中有限资源,提高实战化训练效益。针对民兵分队在属地遂行作战任务的特点,展开现地实案化训练和一个过程检验,熟悉战场环境,检验作战方案;针对潜在对手的作战原则、方式、特点,组织网上指挥对抗训练和现地实兵对抗演练,强化官兵敌情观念和实战意识;针对自然灾害和群体性事件易发的实际,加强民兵应急分队成建制处突训练,积极参加遂行抢险救灾任务,在用兵实战中练兵强兵。三是创造实战化训练保障。建立权威高效的军地领导体制,落实党委议军议训和现场办公等制度,将“谁主训、谁辅训、谁保障”等职责区分到具体单位、部门和人员,定期组织军地联合演练和民兵保障分队对接训练,实现重大活动军地同台,经费器材装备军地联保,在保障练、练保障中提高实战化训练保障能力。三、要切实抓实重难点问题攻关。围绕民兵参战支前“集结、机动、展开”一个过程,紧抠“联、收、动、控、用”五个环节,组织集智攻关,寻求破解难题的良方。一是联得上。用好现有的“前卫4号”指控系统,建好野战通信指挥网,发挥短信群发平台和3G无线视频传输系统作用,把所有各级指挥员和任务分队纳入作战指挥系统,实现通信联络和音视频全时通、全员通、动中通。二是到得齐。协调政府出台动员法规政策,制定民兵参战职责,明确权利和义务,强化民兵闻令而动意识;制定市政、交通、交警等部门战时执法规范,优先保障民兵参战人员快捷机动至指定位置。三是展得开。组织各级指挥员和任务分队学习作战方案计划,明确各自岗位职责和行动要点,做到方案熟、任务清、行动明,确保遇有情况,能够迅即依案展开。四是统得住。拓展深化“五支队伍”集训比武活动,加大专武民兵干部骨干培训力度,提高各级指挥员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现场处置复杂情况的能力。五是用得好。着眼未来战场复杂恶劣环境,加强指挥员战术训练和分队协同训练,提升指挥员战术素养和分队协调一致的能力,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能胜。四、要切实创新打仗型支前模式。始终围绕服务和保障部队战斗力生成,稳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充分用好军地资源,寻求分区建设和地方发展的结合点与共振点,实现战斗力与生产力同步提升,协调发展。一是在形成合力上下功夫。通过落实常委议军、国动委会、党管武装工作述职考评等活动,做到经济发展不忘国防建设、财政预算不忘国防投入、重点项目不忘国防工程、人才培养不忘国防战线,自觉把军事斗争准备目标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范畴,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评,真正做到军地同频共振,形成合力。二是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构建层次分明、相互配套、彼此协调的法规体系,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加大军地协商力度,理顺工作关系,顺畅工作协调机制;规范军民融合的内容、程序、标准和具体指标,明确各类职责,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挥国动委“八办”作用,平时采取联席会议的形式,军地及时协商重大事项;战时和急时,按职责指挥防卫作战、动员支前和应急处突行动。三是在寻求结合上下功夫。落实军地情报信息互通机制,实现情报信息“联侦联保”,平时定期通报,战时急时按需通报,适时掌握敌情我情社情。把军分区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地方“智慧城市”之中建设,实现基础建设“联建联通”;规范军地力量运用指挥协同方式,强化模块编组、区域部署、体系用兵,实现力量“联指联动”。四是在注重效益上下功夫。着重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战”字上求效益。未来作战时,敌可能对我实施空中打击、特攻破袭等行动,要编强重要目标防卫分队,实现“防得住”;编齐保交护路分队,确保“通得了”;编实军兵种保障分队,力争“跟得上”;编精民兵应急分队,做到“动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