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3月18日,巴黎恐怖袭击案头号通缉犯萨拉赫·阿卜杜勒-萨拉姆终于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落网,这让欧洲,主要是法国和比利时,长松了一口气,一些媒体甚至称之为“胜利”。但也有声音质疑比利时是否有能力打击“现代恐怖主义”,因为主犯的落网距离去年11月发生的自杀式爆炸袭击已过去4个月,对于向来讲求趁热打铁、雷厉风行的反恐行动来说,4个月的时间,实在太过漫长,难言效率。
话音未落,一语成谶。4天后,也就是22日北京时间下午4点多钟,欧盟和北约总部所在地、西方政治军事中心和象征之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就发生了连环恐怖袭击。比利时官方确认,机场和地铁站的连环爆炸事件,已致至少34人遇难、106人受伤。 更为嚣张的是,前后两次爆炸过后不久,欧盟总部附近地铁站也发生爆炸┄┄随即,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便宣布对袭击负责。遗憾的是,法国BFMTV电视台援引警方消息源称,比利时情报部门其实于3月21日就已掌握了准备实施恐怖袭击的情报,但因为不清楚袭击的时间和地点,还是没能有效防范,这对市民的心理杀伤,更具有刺激性。恐慌情绪在弥漫中,这恐怕也是恐怖分子想达到的效果之一。
26岁的阿卜杜勒-萨拉姆此前被警方确认是直接参与去年11月13日巴黎恐袭案的恐怖分子之一。该袭击共造成100多人死亡,另有300多人受伤。6名嫌疑人在制造袭击时引爆自杀式炸弹背心当场毙命,还有1人在随后的警方抓捕行动中被击毙,阿卜杜勒-萨拉姆则一直潜逃在警方的视线之外。抓获他,实属侥幸。警方在其被捕几天前的一次突击行动中,偶然获得了阿卜杜勒-萨拉姆的指纹信息,才最终将其活捉的。因此,美国官员推测,布鲁塞尔的连环爆炸恐袭案,是对萨拉姆被捕的报复。
据信,法国恐怖袭击案的策划和准备工作,就是在比利时完成的。恐怖分子之所以偏好比利时,是因为比利时的防范较为松懈,上述质疑比利时打击现代恐怖主义的能力,或许就是最好的印证。比利时经历过数次规模较大的移民浪潮,许多来自中东、北非的移民选择在比利时定居。但是,和欧洲很多地方一样,居住在比利时的外来移民并没有很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而是以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社区形式存在。新华社援引伦敦国王学院国际激进主义国际研究中心的报告称,比利时是人均加入极端组织比例最高的西欧国家。该国内政部的数据显示,在官方的极端分子 名单上,目前共有837名已经加入比利时国籍或正生活在比利时的人,其中80人已经在作战行动中丧生,272人仍在叙利亚或伊拉克,134人去过战区并已 返回比利时。目前比利时境内尚有486名极端分子。非法武器的泛滥也是比利时打击恐怖主义乏力的痛点之一。而这些非法武器多是从巴尔干地区的军工厂生产的老旧武器,最终流入欧洲。此外,行政割裂和多语言区划导致了比利时在反恐行动上的迟缓和低效,而这也正是恐怖分子得以在比利时喘息的重要原因。
上海观察援引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徐思宁的话说,欧洲公共场所安检普遍不太严格,比利时的安检尤为松懈,在地铁站有时甚至可以逃票。法国巴黎去年遭遇恐袭后,曾在地铁口增加了真人安检,但是不久又消失了。
为此,布鲁塞尔这次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迎来了“二战后最为黑暗的一天”。并且,就像去年有人预言,巴黎不是恐袭的终点一样,布鲁塞尔也恐说是终点。
二
布鲁塞尔的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不少欧洲人都有这个判断,只不过,没想到来得这么快。巴黎悲剧,表面上看是由《查理周刊》的一幅漫画引起的,但其实背后更深刻的原因则是两种文明冲突的结果。西方和伊斯兰社会的尖锐对立其实在在冷战后就迅速升级。2001年“九一一”事件达到阶段性顶峰。虽然西方在反恐时非常谨慎的把极端恐怖分子与普通穆斯林进行区隔,但事实上并无法根本上改变两种文化的对立。2004年马德里连环爆炸案和2005年伦敦爆炸案都是极端伊斯兰恐怖分子所为,而伦敦爆炸案凶犯,竟然是英国土生土长的穆斯林。同样让人震惊的是,巴黎恐袭案的凶犯,竟然也是法国土生土长的穆斯林。
如果说过去双方的矛盾主要在于偏袒以色列、干预内政,但二十一世纪则主要在于穆斯林在西方极其迅速的人口扩张。随着中东移动潮和难民潮向欧洲的大规模集中,加上欧洲本土的低生育率和穆斯林人口的快速扩张,西方社会出于恐惧和担忧,加大了对伊斯兰文明的遏制措施,这也在客观上让这种冲突加剧,而这反过来,也会刺激西方极右势力的迅速抬头。这种文明的冲突不会降温,相反会更加激烈,对撞也会更加惨烈。更为直接的原因则是,一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中东政策,存在很大问题。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将本萨达姆等具有影响力和统治力的军事强人斩首,这两个国家成了恐怖主义的温床。即便是这些口碑不好的强人,也对极端主义者的残暴避之不及,忙着切割。如果不是西方主导的阿拉伯之春导致北非、中东国家的中央政府控制力削弱,又怎么让恐怖分子迎风生长,迅速坐大?如果不是美国对ISIS组织一开始的暗中纵容和培植,IS如何会在中东成长那么快?美国在中东发动战争的时候,欧洲国家都是跟进者,当911事件之后,美国加大了的反恐的力度,大洋之隔,让美国在物理上对中动移动有着较好的防范条件,同时美国和以色列无论是在反恐情报和反恐怖手段上,都具有较高水平。而欧洲则不同,一来穆斯林移民越来越多,二来反恐手段没有及时升级,三来文化冲突更为剧烈,由此,发生连续不断的恐怖袭击事件,就不能算是意外了。
不过,就算是欧洲加大安保防范措施,但百密终难有一疏。始终处于提防的恐惧之中,无论是精神和物质成本,都将是巨大的,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必须从根源上铲除恐怖主义之源才行。
文明的冲突,不是恐怖主义盛行的必然结果,尽管是个重要的原因。恐怖主义成为世界和平的最主要威胁,任何国家都可能是受害者。必须要检讨的是,恐怖主义温床正是西方这些年来在中东、北非的军事行动和自私的政策所造成的,不能为了所谓的地缘战略和霸权思维,搞拉拉打打这一套,看起来会得到一时一地的好处,但在削弱了中东一些国家的统治力的时候,一旦潘多拉魔盒打开,局势就不是想像的那样控制得住,恐怖分子坐大的结果,其最终的危害力量必须会反弹到自己身上,这正是所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认清当前恐怖主义的形势,必须统一思想,真正建立全世界的反恐同盟,而不是搞袖里乾坤,阳奉阴为。
三
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在其名作《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在恐怖袭击越来越嚣张的趋势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安然自处,美国不是,法国不是,比利时不是,中国也不是。
不用再罗列近些年来发生在各地的恐袭事件了。恐怖主义作为国际社会的公敌,其毒焰飘过之处,留下的都是血泪,还有仇恨。仇恨的发酵,只会让这种冲突更加剧烈。但对反人类、反文明的恐怖主义来说,没有第二条道路可以选择,必须坚决打击,不留死角。不要指望,你今天可以坐山观虎,幸灾乐祸,明天厄运就不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无数的证据已经证明,这样的侥幸基本上不存在。因此,对于国际社会来说,除了调整政策,从根源上铲除恐怖主义泛滥的渊薮外,还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反恐合作机制,不搞双重标准,不搞祸水外引。如果没有这样的共识和机制,就不可能打造一个密不透风的反恐墙堡。
事实表明,越是动荡不安的国家,越可能会为恐怖分子的壮大,提供发育的温床。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尽快解决中东利比亚等国的战乱问题,让人民尽快过上安定的生活,让中东局势走向缓和,并让当事国能够用软硬双手,解决恐怖分子的野蛮生长。其次,国际社会在反恐合作方面,要加大情报资源的共享力度,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应以一已之私、滥舞长袖,更不能拿恐怖势力作为工具,来为已所用。在反恐方面,不搞意识形态偏见,不搞双重标准,不打小算盘,更不能搞见不得人的小动作。
当然,这样的共识,即便能够达成,在执行过程中,也不能过于理想化。
因此,对中国来说,依然必须严阵以待,健全反恐机制,加大对恐怖分子的全立位、立体的防控和打击力度。今年1月14日,发生在印尼首都雅加达的ISIS暴恐袭击事件,已经给中国敲响警钟——ISIS的极端恐怖主义的触角已经伸向了亚洲地区,警醒的不应该只是印尼,同样地,亚洲其他国家也应引以为戒,ISIS的势力范围已经不局限在中东地区,所针对的也已经不仅仅是欧洲或者是美国,亚洲国家很难独善其身。ISIS此前已经向包括印尼、中国等在内的国家宣战,也曾点名印度总理莫迪,ISIS如今已经在菲律宾建立一个“省”,下一个行动很可能是这些国家中的其中一个。
国际社会反恐防恐的普遍做法是,一是强化立法。中国也颁布了《反恐怖法》,这样可以依法赋予反恐怖机关以更多的权力,便于其在侦查恐怖活动时能够通过多种特殊方式及时获取线索,发现和制止恐怖袭击。同时可以依法从重从快加大惩治恐怖分子的力度,对此西方国家不应对此说三道四。第二,完善机构。其一是积极健全各级反恐怖指挥协调机构,全面协调国内反恐行动;其二是组建训练有素、精干内行的快速反应部队,以特种作战方式应对恐怖活动。第三,重点防范。对重点场所、人物的进行特殊保护,同时要加强对重点物品的监控管制,如爆炸物、枪支、化学制剂等等。第四,国际合作。目前在反劫机、反爆炸、反洗钱等领域已形成了相应的国际公约,许多国家之间还签署了地区性和双边性的反恐条约、协定,从而为全球追捕恐怖分子提供了有利条件。除了这些普遍性的措施外,我国还应根据自身的主要恐怖袭击来源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东突运方向加强防范。同时,要对普遍民众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和培训,这一点,并不显得多余。
尽管恐怖分子利用以小博大的方式制造了不对称的袭击效果,给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危害,但他们无论是在道义还是组织力量上始终是处于下风的。只要全社会动员起来,不给恐怖分子找到撬起其邪恶杠杆的支点的机会,我们就能够取得这场斗争的彻底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