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风瑞一家三代的国防情怀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史册上,记载着一个熠熠闪光的名字——杜风瑞。 1958年10月10日,我空军河南方城籍飞行员杜风瑞,在福建龙田上空的一次空战中击落两架蒋机后壮烈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空中壮歌。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于1989年12月,给新建成的杜风瑞纪念馆题写了“烈士高风、万古流芳”八个大字,这是对英雄的高度评价。英雄在激励着后人,那么,英雄的亲属是什么情况呢? 时间追溯到1958年,当英雄牺牲的噩耗传到英雄的家中时,英雄的父母抑制住巨大的悲痛把大儿子凤嘉夫妇和孙女新萍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凤瑞去了,他是为国家献身的,咱们祖祖辈辈受苦难,是共产党、毛主席救了咱,为国尽忠值得。以后我们不能仗着他的名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要好好干,才对得起凤瑞。” 1959年10月1日,杜伯伯、杜妈妈应邀去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观礼,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 1962年10月,85岁高龄的杜伯伯与世长辞,丧事从简,虽说当时生活困难,但他们没有向国家要一分钱的安葬费。 杜伯伯去世后,县人武部和民政部门多次登门接杜妈妈去县城安家,衣食住行由财政部门解决,但她老人家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执意留在农村老家,过着清淡的晚年生活,直到1986年12月30日去世,享年96岁。 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杜凤嘉是凤瑞的胞兄。他也曾是一位空军战士。当时和弟弟同在一个飞行团,担任排长职务。1955年秋复员回到家乡,历任乡团总支书记、高级社社长、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现在是一位拿着国家定补的普通农民。虽说他是英雄的哥哥,但从来没有居功自傲过,没有向党和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他以一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和儿女们,一言一行起表率作用。 文革期间,他同县里的领导一同到南昌凤瑞原部队看望,临行前,县领导嘱托他,若是有可能的话,让部队给咱们解决两辆东方红拖拉机或汽车,提高一下农业机械化水平。到部队以后,首长问他需要什么照顾时,他果断地回答啥也不需要。当时,打火机用的打火石紧缺,一位首长送给他两包打火石表示心意,他拗不过部队领导的诚意,才勉强收下这价值十几元的200块打火石。他绝口不向部队领导提出拖拉机和汽车的事。同去的县领导对他表示深深的理解。 杜新华是凤嘉的大儿子,1984年应征入伍,曾任被人们称为“祖国第一哨”的北京天安门武警支队的副参谋长、副支队长。他没有躺在叔父的功劳薄上睡大觉,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的干,曾五次立功。在他任天安门武警中队长期间,由他主管的天安门武警中队国旗班,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旗卫士”荣誉称号。如今,他已经转业,被安排在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局工作。 1993年东,杜凤嘉听说福建武警部队到方城接兵,为了让小儿子新仲继承叔父的遗志,就亲自把小儿子送到县武装部长和接兵首长面前。临行前,父亲送给他一本书,扉页上写道:“接着你叔父没干完的事业干下去,保持英雄本色,为党和人民争光,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杜新仲到部队后,以父亲的赠言为座右铭,在军营里茁壮成长。如今已经退伍,留在了凤瑞叔叔牺牲的地方工作,每年都去叔叔坟前扫墓献花,他决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出新的成绩,为英雄争先添彩,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马庆赐 卫洪春) (责任编辑:锦绣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