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指出:“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军民融合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是国家意志的最高体现,是国家行为的集中表达,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河南军地各级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同时也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和难得机遇,必须把党中央和总书记的决策部署落实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过程,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重要支撑,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落实战略决策自觉看齐追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军民融合发展放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谋划,放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局中来运筹,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围绕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融”、“融什么”、“怎么融”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系列重要讲话的“军民融合篇”,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要跟得上、站到位,就是以战略视野把握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充分认清军民融合是世界大势、时代潮流。当今世界大国战略博弈都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与军民融合发展的深度与质量直接关联。美国二战期间通过军民融合迅速将社会资源转化为强大战争实力,赢得了战争并长期保持世界军事霸主地位。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军民融合程度也都很高,而我国这方面的潜力还远未发挥出来。充分认清军民融合是复兴大计、强国根本。强国是军事和经济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更好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溢出效应和拉动作用,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充分认清军民融合是强军之路、兴军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现代化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当前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赢得军事竞争优势必须立足强大的国家整体实力,通过军民融合更好地凝聚国家意志、汇聚全社会之力,把快速增长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转化为军事实力。充分认清军民融合是安全基石、发展保障。未来20年我国将加速实现由大向强发展,面临的外部制约、发展阻力、安全压力相互叠加,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累积,迫切需要统筹安全与发展,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支撑。
要理解透、把握准,就是全面系统掌握军民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战略定位上,强调军民融合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在时代定位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在奋斗目标上,强调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在总体要求上,强调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深化改革创新;在实现途径上,指出要向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系统学习领会、深刻理解把握,切实作为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
要强觉悟、勇担当,就是切实强化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政治责任。要以坚定的政治信仰推动军民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与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实践形成的军民两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军民融合式发展等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统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探索当代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规律的又一重大飞跃,必须深扎对军民融合战略的信仰之根,作为科学真理真学真信,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要以坚定的政治定力推动军民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军地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融合实践逐步深入,融合成效持续深化,融合威力日益彰显,必须以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以贯之、不折不扣的信念信心、意志毅力,谋融合、促融合、抓融合。要以坚定的政治忠诚推动军民融合。自觉坚定“四个意识”,站在维护核心、看齐追随的政治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
发挥融合优势深化融合成效
河南军民融合起步早、发展快、基础实,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融合渠道、融合实践、融合模式不断丰富,打造了军民融合“河南样本”。当前,河南正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抢抓军民融合战略落地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发挥融合优势、释放融合潜力、深化融合成效,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发挥双拥大省的传统优势。河南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民拥军、军爱民的氛围浓厚。近年来,各级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动富民强省与兴武强军为目标,以军民双拥共建、军地互办实事活动为抓手,走出了一条领导决策、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早在2012年,省委就研究出台《关于深入推进河南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军民融合式发展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省委、省政府还陆续制定17个军民融合发展文件规定,推动军民融合进入决策、进入制度、进入工作,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挥经济大省的潜力优势。近年来,河南经济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总值稳居中部第一,去年生产总值首次超过4万亿大关。河南拥有独一无二的交通区位优势,形成了“米”字形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640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中国四大货运机场之一。河南产业基础雄厚,打造出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两个万亿级产业。这些独特的条件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厚潜力。2016年以来,新建国家级动员中心2个、人防工程265万平方米、交通战备道路50条,经济基础对军民融合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当前,河南正着力推进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原城市群“三区一群”为代表的一系列战略规划,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军民融合发展空间广阔。
发挥军工大省的实力优势。河南省承担军工任务企业达150家,居全国第4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的单位达200家,居全国第6位,“军转民”“民参军”实力雄厚、规模较大。2016年以来,驻豫军工单位的民品营业收入比重达76%,依托驻豫军工单位培育军民融合产业园区24个,特别是承担了大量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型号的科研生产任务,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和建军90周年朱日和沙场大阅兵中,在“神舟”载人航天、“嫦娥”探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航空母舰、第4代战机等国家重大工程、重点型号中,河南的企业都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5年,军工经济增加值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达到8%。
发挥驻军大省的力量优势。省内驻8个军级单位,其中团以上300多个、军事院校4个,军事需求空间巨大,同时可以发挥军队人员、装备、技术优势,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同步提升。2016年以来,依托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等军事院校,围绕可见光通信、超级电容、工业CT、北斗导航、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发布项目17个,签约企业22家。驻豫部队广大官兵积极投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重大工程建设、抢险救灾、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重大任务中当先锋挑重担。今年以来,共联系帮扶190个贫困村、实施推进600多个扶贫攻坚项目,联系帮扶900多户贫困群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立足省域实际提升融合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军情,坚持从实际出发。作为河南来讲,就是要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各项工作,着力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全面提升军民融合层次水平,走出一条河南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路子。
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政治优势。军民融合涉及部门多、领域宽、范围广、难度大,必须加强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央印发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意见》、军民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都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首条原则。要把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领导体制,着力破解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军民融合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
强化问题导向。这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方法。从实践看,与国家安全形势和发展任务相比,与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要求相比,当前军民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有的理解不够到位,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认识比较统一,但对科学内涵吃得不透、研究不深,对融什么、怎么融、融到什么程度还缺乏思路;有的存在等靠思想,积极主动作为不够,还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口号上,融合发展还没有具体落地;有的定措施、提要求笼而统之、大而化之,不够精准,制定的规划对需求提报如何规范、军地如何衔接、资源如何配置等没有可操作性的办法;有的找不到“桥”和“船”,缺抓手、缺载体、缺方法,推进军民融合成效不够明显;有的运行机制不顺,虽然军地之间建立了不少协调机制,但具体落实仍存在多头管或无人管的现象;有的制度规定还不够健全配套,推进军民融合仍存在靠行政命令、靠感情协调的问题,等等。对这些矛盾问题,要敢于直面、勇于克难,拉单列条、挂账销号,以问题解决促进军民融合向深里走、往实处落。
聚焦重点领域。这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着力点。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强调,要向国防科技工业、后勤建设、经济建设项目等军民融合发展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河南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提出重点推进六个领域的军民融合。推进基础设施军地共建共享,在城建、公路、铁路、机场、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体现军事需求,链接军事功能,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和平战转换能力。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融合发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壮大军民融合优势产业,进一步拓展“民参军”企业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主阵地。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加强军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促进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强化军民融合发展的科技支撑。推进军地联合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运用军队教育资源培养地方人才,推动军队退役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后勤建设军地互通,加强物资器材、产品食品、医疗卫生等资源共享,把军事后勤保障扎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壤之中。推进军地应急协同和公共安全建设,加强应急应战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军地应急行动协调机制,促进军地网络、信息等安全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军地联合维护公共安全能力。
突出改革创新。这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以河南“十三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规划》为蓝本,结合各行业、各部门、各系统实际,积极出台配套性政策。积极推进机制创新,探索建立组织管理、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监督评估等机制,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进平台创新,按照“政府主导、需求牵引、军地对接、市场运作”的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建立河南军民融合发展平台,打造政策宣传的窗口、信息沟通的通道、技术转化的桥梁、人才培养的阵地、产品互通的纽带,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新的载体。
当好桥梁纽带发挥职能作用
省军区系统是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政府的兵役机关,是国防动员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机构,具有党管武装的政治优势、双重领导的制度优势、寓军于民的组织优势、服务三军的职能优势,以及上下贯通、平战衔接、军地互联、分工协作的领导指挥体制优势,融合协调是分内职责和特有功能。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央军委明确赋予省军区系统军民融合协调职能。这是对军民融合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是省军区系统根本职能的回归。省军区各级要积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充分认清肩负的职能任务,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重大战略,当好桥梁纽带,发挥五个作用。
总体筹划的参谋作用。依据国家和军队相关政策法规,着眼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推动制定或修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协调推动省(市、县)融合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方向、路径、重点等,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路线图和时间表。
需求牵引的统筹作用。依托省军区系统设立区域性军民融合协调服务机构,健全军地融合发展需求双向对接机制,组织融合潜力调查,精准掌握融合需求,形成动态数据支撑,每年组织汇总论证本区域内军队和地方融合发展需求,牵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军地对接的协调作用。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发挥省军区系统联结军地的桥梁纽带优势,协调落实上级决策指示,协调指导军地融合共建,协调强化军地协作配合,力求军地步调一致、同频共振,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以实际行动助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进落实的加速作用。协调建立军民融合规划落实考评体系,把军民融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期目标,纳入机关部门绩效评价体系,纳入巡视监督范畴。每年底,军地联合组织军民融合责任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干部政绩、晋升任用和单位评先创优的重要指标。
成果共享的转化作用。协调推进军地项目共建、设施共用、资源共享、技术互转,加速推进“军转民”“民参军”,支持军地产业协同创新、联合攻关,形成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培育和积蓄国防动员潜力。深化国防动员系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践探索,积极推进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人才培养、军队社会化保障、全面停止有偿服务等方面深度融合发展,以绝对忠诚的使命担当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绩,军地携手谱写河南军民融合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