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红色资源优势成为经济增长助推剂

时间:2015-12-16 11:55:21来源: 作者:点击:
近年来,桐柏县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打造和弘扬老区红色文化,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红色廉政文化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效实现了 党史工作更好为贯彻党的基本
近年来,桐柏县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打造和弘扬老区红色文化,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红色廉政文化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效实现了 党史工作更好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服务

    近年来,桐柏县充分利用境内丰富的红色历史资源,打造和弘扬老区红色文化,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红色廉政文化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效实现了党史工作更好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服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桐柏县经济社会呈现出了良好发展态势。

    据统计,1978年至2010年,桐柏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由仅11.1元增加到5185.8元。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8.6亿元,同比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57元、13175元,同比增长11.9%和12%。2008年以来,桐柏革命纪念馆、桐柏红色廉政文化展馆、七七工作团旧址、榨楼红色革命纪念地已接待省内外党员干部和游客30多万人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和桐柏对外交流的窗口。与此同时,红色文化游也带动了桐柏自然生态游、盘古文化游、佛道文化游、淮源探险游、红叶园区游等全面火爆,带动了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去年,桐柏县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5.7亿元,在全县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23.1%,桐柏县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从二一三二三一的转变。近年来,桐柏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河南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等称号。

  采取多种措施,整合红色资源。(一)挖掘整理桐柏革命史,牢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桐柏是革命老区、苏区, 县境内的革命遗址多达近百处,可谓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早在1925年就成立了南阳第一个党组织。从1 9 2 5年到197年的22年间,在桐柏县境内先后建立3个中央级、6个省级、9个地级、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构;1945年10月,李先念、王震、王树声领导的新四军五师、八路军南下支队、河南军区部分三军共6万将士会师于此,并成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行署、中原军区,牵制了国民党30万部队达10个月之久,为了保卫和解放桐柏这块革命根据地,牺牲了上至省委书记、旅长,下至党员干部、战士2 0 0 0余人,牺牲革命群众和积极分子万余人,为全国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1984年被国务院确认为革命老区,2005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为保护宝贵的红色遗址,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认真做好桐柏县革命纪念地旧址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实施红色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对革命纪念地旧址,实行树碑挂牌保护,把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县、乡、村各级党组织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纳入考察考核内容。县委书记杨忠多次强调,红色文化资源既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载体,又是老区旅游经济的增长点,是一种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极其珍贵的资源,一定要从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共产党员,确保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红色资源,切实搞好红色文化建设,进而发展红色旅游经济,变社会资源文化资源为经济资源,实现老区经济的新突破。县四大家领导围绕红色文化建设多次研究部署,亲临革命旧址规划、指导,部署修缮和重建工程,邀请全国相关单位和领导、专家及省政府参事等对桐柏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调研论证。县委党史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县有关领导多次拜访曾在桐柏山战斗过的3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两位元帅、300多位将军,请李先念主席亲笔为桐柏英雄纪念碑和桐柏革命纪念馆题词等,这些都为加强桐柏红色文化建设、发展红色旅游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7年、2008年,桐柏革命纪念馆、桐柏红色廉政文化展馆相继建成开馆。继桐柏英雄纪念碑之后,我县在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打造红色旅游精品景点方面的两项重大工程,成为桐柏山区革命历史纪念新景观。桐柏革命纪念馆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馆名。展馆内的展品以桐柏简明党史线索和著名英烈事迹为主线,收集了桐柏老区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有关资料、照片、实物等,真实地纪录了革命烈士为谋取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大跨度地反映和展现了桐柏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红色廉政文化展馆,记述了桐柏革命战争期间发生的廉政故事,同时汇集了桐柏乃至全国的红色廉政文化史料,被誉为中国廉政文化第一馆

  (二)打造独具特色的桐柏红色文化,激励、教育、启迪和警示人。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党史工作必须以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为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发扬桐柏英雄的革命精神,激励一代代桐柏儿女投身到建设家乡的伟大实践,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打造出包括英雄桐柏红色文化在内的四大文化(淮源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

  一是出版发行《巍巍桐柏》、《桐柏党史第一卷》、《桐柏英豪传》、《桐柏英雄淮源春》、《红苏区绿淮源》、《金兰曲》等10余部300余万字的红色文学作品,着力打响桐柏红色文化品牌,弘扬苏区红色文化。二是组织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实地采访,挖掘出一批红色先进典型,把红色文化融入到博大精深的淮河源文化之中,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等报刊发表了《走进淮源读红色文化》、《中国民间故事家曹衍玉》、《桐柏:淮河源文化氤氲古今》、《厚重淮源》、《一位共产党员的红色传记》等新闻作品。中央各新闻媒体《永远的丰碑》、《时代先锋》、《红色记忆》等以党史和英模人物为题材的专栏、专题节目,播出《千里走淮河》、《锦绣淮源》、《黄岗红叶醉游人》等专题片,在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河南报业网等媒体上发表红色文化系列报道近百篇,使桐柏红色文化日益深入人心。三是把桐柏纳入全国红色之旅中国摄影家采风系列活动,邀请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夫人林佳楣等革命亲属参加桐柏革命纪念馆开馆仪式,组织新四军老战士重走中原突围路,桐柏已成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学生感受红色文化,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是将桐柏英雄纪念碑所在的翠屏山更名为英雄山,将红二十五军转战桐柏山时在鸿仪河清泉寺边开发的清泉更名为红军泉,将312”国道桐柏城区段命名为英雄大道,将县城大同街南端通往叶家大庄的一条无名路命名为小花路,将贺龙将军领导的红三军1932年转战桐柏山的峡谷命名为红军峡,将刘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将士们上党课和进行战略战术教育的回龙乡古森林命名为红军树,将鄂豫边省委书记张星江牺牲的姬岭寨命名为烈士寨,将桐柏山上盛开的小花命名为红军花等,其中不少命名已被县地名办确认并在正规文体中使用。五是通过开展四大文化学术交流、举办中国桐柏淮河源文化旅游节、保护母亲河——中国青年河南淮河之源文化节、盘古文化论坛等活动,逐步打响淮河之源、盘古之乡、佛道圣地、英雄桐柏、天然碱都五张名片,展示了文化桐柏的独特魅力。

  (三)打造桐柏红色旅游经典景点,助推桐柏经济快速发展。

  弘扬红色文化的目的是让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大做强红色文化产业乃必由之路。为此,桐柏县委、县政府把以桐柏革命纪念馆、桐柏红色廉政文化展馆等为主的红色旅游产业规划编制成《桐柏县红色旅游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及时纳入《桐柏县十二五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使桐柏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步入了稳步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整合旅游资源。抓住国家建设全国红色经典旅游线路的难得机遇,争取上级政策资金修复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暨桐柏革命纪念馆,打造豫南地区影响广泛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桐柏革命纪念馆、榨楼豫鄂边省委旧址、《桐柏英雄》影视城等10余处红色景点,连结成红色文化旅游热线,形成平氏镇桐柏军区旧址七七工作团旧址英雄广场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廉政文化展馆)回龙榨楼鄂豫边省委纪念地等红色旅游线路,打造出桐柏红色旅游品牌,并与新县、确山形成红色旅游金三色,放大英雄桐柏的名片效应。二是与中国电影集团总公司、北京鑫宝源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拍摄30集电视剧《桐柏英雄》。三是再版《桐柏英雄》连环画册,筹备拍摄动画片。四是出版《红苏区绿淮源》、《桐柏英豪传》等文学著作并推向市场。

  三、几点启示

  深刻研究和充分利用党史要做到三坚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三个坚持:

  (一)坚持四为方向,明确党史研究的目标任务。

  明确这个任务和目标,能使党史工作者在工作中更加集中精力,有的放矢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真正达到资政育人的目的。这就要求党史工作者不能独处书斋,为写史而写史,而应积极地融入到大社会中去,了解人民群众所需,积极做好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历史借鉴,现将出版的《中共桐柏县历史》(第二卷)等书就是很有力的说明。联系桐柏实际,党史工作要坚持四为方向,发挥资政育人的作用,必须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要与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使党史工作服务于中心工作,为进一步统一人民群众的思想提供理论依据和舆论支持;二是要与弘扬桐柏精神,实现率先崛起的大讨论活动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结合起来,使人民群众能进一步继承和发扬桐柏精神,促进桐柏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三是要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牢固树立建设富强和谐新桐柏的信念;四是要用党的历史警示人,与廉政教育结合起来。20081116,桐柏红色廉政文化展馆开馆,该馆被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确定为重点项目,被河南省纪委列为全省廉政文化建设三大精品工程之一。她的建成开馆,对于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弘扬革命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对推介和扩大桐柏的相关知名度、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坚持弘扬主旋律,使党史宣传教育形式多样化。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扩大党史宣传,普及党史知识。由于党史研究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达到资政育人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党史工作者必须更多地关注当代社会生活,必须弘扬时代主旋律,不断地激励和鼓舞人民更加奋发地创造自己的新生活。弘扬时代主旋律,在当前,就是弘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重点反映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歌颂人民群众艰苦奋斗、不断开拓的创业精神。通过宣传,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时代主旋律,以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广大干部群众,投入到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去。当然,对党史宣传教育的对象,不应该局限于某一类人或某一群体,应该是全方位的,从大、中、小学校的在校生,到普通老百姓,到一般党员,到党员干部,都应该接受党史教育,使党的历史、党的政策深入到每一个桐柏人的心里。因此,在宣传教育的形式上,要根据不同的受教育者的知识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编写各种党史读物,选择多样的教育形式,以满足受教育者的不同需求。只有这样,党史研究成果才能达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的目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人口述史》的出版发行,就是很给力的说明了这一点。

  利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和八一建军节等契机,在榨楼革命纪念馆和革命英雄纪念碑下,举办《我爱中华》大型报告会,《我爱红色桐柏山》演讲会,举办热爱祖国,唱响桐柏迎国庆爱国歌曲合唱比赛。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桐柏县委宣传部、文明办、党史委、文化局、旅游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红色文化青少年主题系列教育活动,旨在挖掘桐柏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引导广大青少年感知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与凝聚力。我县党史研究人员,出版了《桐柏英豪传》、《桐柏英雄》、《巍巍桐柏山》、《解放桐柏》等一系列红色书籍。我们还把其中的部分内容列入学校乡土教材,通过政治、历史老师讲解教材或举办征文赛、演讲赛、知识竞赛等形式,使红色乡土教材能够入心入脑,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我们还组织老红军、老八路、老苏区干部、老党员、老文艺工作者,组成五老宣讲队,深入基层表演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红色歌舞、小品等文艺节目,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坚持不断创新,增强党史研究成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作为党史工作者,也必须开拓创新。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才能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有所作为。一方面,要大力弘扬长期以来党史工作中形成的一些好传统、好方法,比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论从史出的治史态度和方法等等;另一方面,又必须清醒地看到,现在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党的事业的不断前进,党和人民的热切期望,都迫切要求党史工作者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从而形成新的认识,开辟新的境界,使党史工作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要以前瞻性眼光,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建设新桐柏所不断需要回答和解决的涉及党史的问题;要拓宽党史工作的领域和思路,运用丰富的党史资源,扩大党史工作的影响力;要紧扣时代主题,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上做文章,拿出一批能够进入各级领导视野、广大读者喜欢的精品力作,为现实提供借鉴,为中心提供服务;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编研出一批又一批党史新成果,不断提高资政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扩大资政育人的空间和影响。

  三个关系是:

  (一)在党史研究的目标定向上,要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建设作出了新论断,提出了新要求。一是首次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向全党发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二是首次明确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来,三是强调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十七大报告对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出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组织党史学习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党史研究成果属于精神产品,它应当适应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这是党史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所在。当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日益密切,确实也有个经济效益的问题。因此,在党史研究的目标定向上,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必须明确,社会效益是检验党史研究成果最重要的尺度,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绝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去换取经济效益。

  (二)在党史研究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当前和历史的关系。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上指出,党史部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深化党史研究为重点,全面推进党史领域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的功能,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因此,在党史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当前和历史的关系。既不能独处书斋,做一个纯粹研究历史的人,也不能抛开党的历史,另起炉灶搞研究,两者必须有机统一。否则,党史研究必然失去其意义,资政育人更是无从谈起。只有积极投身于当前的各项社会事业中,才能把准时代的脉搏,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做到既继承历史,又服务现实。任何历史的东西都应是为当代服务的,历史只有赋予时代新意才可能有生命力,才能引导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三)在党史宣传教育中,要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使党史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和干部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的多种合理的精神需求。这是我们党史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史宣传教育是促使党史成果有效转化的主要形式,也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党史宣传教育中,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从普及角度讲,要重点抓好三个层面的教育。一是青少年学生群体,二是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三是广大党员群体。在这三个层面上,教育的目的主要是统一广大学生、群众和党员的思想认识,使全体受教育者都能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切实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章翔   张森)

(责任编辑:锦绣河山)
顶一下
()
踩一下
()
------分隔线----------------------------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