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入梦来——军旅书法家侯和平

时间:2015-12-31 10:11:20来源: 作者:点击:
【人物简介】  侯和平,郸城人,1954年出生, 1972年投笔从戎,军旅生涯35载,历任武汉军区宣传部干事、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处长、平顶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河南大学人

 mp30849055_1441603754265_2.jpg

【人物简介】

  侯和平,郸城人,1954年出生, 1972年投笔从戎,军旅生涯35载,历任武汉军区宣传部干事、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处长、平顶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河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政委、党委书记等职,师级干部,大校军衔。转业后曾历任河南日报社新闻摄影部主任、河南省书协草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大河网美术馆执行馆长、河南省豫皖情文化艺术中心顾问。2014年4月在河南省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2014年6月在河南博物院举办尚道弘雅书画联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十多次入展中国书协大展,两次入展中国书法兰亭展。

  他的作品,始终透着一种率真无拘、爽朗旷达。尤其是书写“大江东去”、“黄河之水天上来”等豪放派诗词时,随着他腕下毫端的律动,可以感觉到大漠边关的铁马秋风、开窗放入大江来的连天巨浪。

  人们常用“铁马冰河入梦来”、“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等与军旅生活相关的诗词来形容他的书法。

  30余年的军旅磨练,多年不断的书法滋润,造就了他军人的风骨、文人的情怀。军旅生活锤炼了他真诚豪放、直来直去的性格,豁达豪放的性格使他选择了狂放的草书。

  这个痴迷草书的人叫侯和平。

  

  “自在自适,不假他求,不须外物,自我圆满。”这是佛家的大自在,也是书法家侯和平先生给人的印象。侯和平的书法像他的为人一样率真、无拘、爽朗、旷达。这尤其表现在他的狂草书法上,飞龙走蛇,满纸云烟,来势迅利如电,去势澎湃如浪,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震撼。

  侯和平出生于有“中国书法之乡”之称的郸城县,自幼受父亲熏陶,临帖习字,接受了严格而又正统的书法启蒙教育。他每日闻鸡起舞,临池不辍,乐在其中。“老父亲上过私塾,喜欢书法,周口历史文化厚重,文化气息浓厚,这种情况下, 我6岁就开始练字。父亲很严厉,写不好,或不用心,一不留神就挨打了。”侯和平回忆说。

  1972年,侯和平到部队后,对书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部队领导看我写字还可以,时常让我帮助做一些文字工作,比如刻个钢板、出个板报、抄个材料什么的。从工作中我找到自信,更感觉到写好字的重要性。”快人快语的侯和平说。

  从此以后,练习书法成为侯和平的必修课,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练习书法。“部队管得严,晚上10点全部关灯休息。我就躺在床上,用手指在肚皮上比划,在床铺上比划,每晚都在比划中睡去。”侯和平说。

  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工作,侯和平都是笔墨在身,每天凌晨即起,临帖几小时。这个习惯几十年从没改变过。平时上下班路上,他常常下意识地边走边“背临”名帖,手指在自己身上不停地写写画画。各种碑帖名迹真草隶篆诸体,他都潜心反复临写,直到得其要旨。“我可是下过功夫的啊。”聊天中,侯和平这句发自肺腑的话,令人不由为之动容。

  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描写边关军营情景的,这种军人独有的情怀,我觉得可以和草书联系起来,觉得符合我的军旅生涯,因此我就逐渐喜爱上了草书。”侯和平说。

  历史上书法家众多,而草书大家仅有张芝、怀素、米芾、王铎、傅山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可见草书之难。但艺术的选择往往并不在难易,而在艺术家本人的个性与情怀。每一个书法家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环境、知识阅历、性格特点做出选择,侯和平身上既有军人的浩然之气,又有艺术家的率真与旷达,他酷爱草书乃是必然。

  在扎实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侯和平开始主攻自己最爱的狂草,全身心沉浸于那疏烟狂云、龙蛇纵逸的笔墨线条之中,与之一起舞蹈,一起俯仰,一起长啸,一起驰骋,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接近他梦中的草书之境。

  侯先生爱喝酒在圈子中是出了名的,虽然量不大,但不能没有。几杯酒下肚,恍兮惚兮,渐入佳境,于是铺纸研墨,笔落风雨。他的许多佳作都是这个时候诞生的。侯和平好酒,但不是为了体验“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的快感,而是更多的将酒当成草书创作的“助燃剂”,是进入某种癫狂兴奋的艺术状态的一条幽径。稍饮佳酿,展纸挥毫,忘掉自我,远离尘嚣,完全进入那种纵逸豪放、任意挥洒的草书境界,仿佛是一个满身豪气的侠士借着几分醉意,将手中长剑挥舞出阵阵的杀气,又好像是一位将军,以纸为阵,以字作兵,推演心中的八卦九宫。有意思的是,书法史上那些草书大家几乎个个都有嗜酒的癖好,比如“颠张醉素”。也许酒与草书真的有着某种深刻的联系吧。

  草书需要狂放不羁,但绝不是没有规矩的任笔之体,可以以奇胜,但不可忘了以正合。侯和平的狂草作品,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看似毫无章法可依,其实却有传统与法度;看似信马由缰,其中隐含道法自然。

  

  习书越久,感悟越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被侯和平融入了书法创作中。

  2014年4月,侯和平举办了“仰望草书——侯和平书法艺术展”,此次书展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省美术馆、河南省留余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在河南省美术馆开幕,近百幅侯和平精品力作除了常见的豪放风格外,还有一些作品能体会到杀伐决断之外的月明风清。 “之所以取名叫‘仰望草书’,是因为只有经历了沧桑,深入了解书法,才知道什么叫博大精深。说实话,我练了半辈子书法,始终觉得自己一直还在路上,到现在我还是在仰望草书。”侯和平谦虚地说。

  书体不同,气质迥异。比如楷书精致工整,草书狂放潇洒。据此,曾有人把人也分为草书性情、楷书性情、隶书性情、篆书性情等不同类型。侯和平想必是把自己归入草书性情的吧。与之交谈时,你会体会到他这种草书性情所散发的人格魅力与光芒。当这种魅力与光芒落于笔墨,自然就生出了疏烟狂云、奔蛇走虺的气象。

  不同的草书大家,其作品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即便同一大家,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其作品也大不一样。草书狂放的笔墨,枯湿、浓淡、干焦及点画轻重、线条粗细等,可以同时将书法家的学养修为、性格情怀及一时心境等,一并纳入其中,千变万化,“不可端睨”。正是这种“不可端倪”的灵动之美、狂放之美,深深地吸引着侯和平先生,使之醉心其中,乐不思蜀。

  四

  出色的艺术家,都具有深厚的综合素养。侯和平一直注重文化的修为,他的书房、床头、办公室堆满了自己喜爱的书籍。他尤其注重对传统经典的反复咀嚼与研读。他不仅重视书法理论的研究,更对画论情有独钟。因为这种跨界思维和交叉视角,让他眼清目明,让他打开窗户,呼吸到更辽阔、更清新的空气。这种空气就贯通于他的书法作品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侯和平对道家的兴趣与体悟也越深。临帖习字之余,经常手持《老子》、《庄子》,一章章揣摩体会,用于做人作艺。

  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书画的技法、审美等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道与法一直伴随着中国传统书画的成长。道有所悟,法便明,明则易入,入则易化,化则可以任用自由。由道而贯法,法明而活,迹依于法、心游于道,立高看远,自然少走弯路,事半功倍。常言“作艺先做人”,悟道就是为学、就是修身、就是做人。

  练书不悟其道,则为字匠,悟于道而不能力诸书法实践,其道也不能在书法中得到体现。书法如武术,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功分内外,侯和平临帖、练字,黎明即起,挥毫泼墨,数十载从不间断。虽主攻草书,但篆隶行草多有涉猎,“现代书法”也曾尝试,广收博取。在军营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在河南大学、在报业集团,侯和平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文人、沾染文气儿、研读传统文化,从不同艺术门类中汲取养分,滋养自身,也滋养书法。

  五

  如今的侯和平比当年“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慷慨多了几分坐看云起的恬淡、安静,但身上依然保持着年轻人的朝气、英气。书法尤其是草书,除了使转圈绕,哪能缺少性情活脱。

  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心。真情至性的侯和平与草书心意相通、气脉相连。近年来,侯和平的书法面目一直在变化,百般滋味,始终洋溢着勃勃生机。仰望着草书的巅峰,途中的侯和平正在不断丰富、成长自己的书法艺术。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侯和平先生,早把世事看得云淡风轻。而书法也早已融进他的生命,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全部”。

  侯和平的作品在中国书协组织的大展中13次入展,在全国书法兰亭奖中两次入展。在获得社会对他作品的认可后,侯和平仍以自己是周口人而自豪。“写了几十年,就从来没间断,因为周口是伏羲故里、老子故里,咱周口虽是农业大市,经济建设需要努力,但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在周口,作为我们在外地的一个周口人,我也感到十分自豪。”

mp30849055_1441603754265_3.jpg

mp30849055_1441603754265_4.jpg

mp30849055_1441603754265_5.jpg

mp30849055_1441603754265_6.jpg

 
顶一下
()
踩一下
()
------分隔线----------------------------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