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战场,无私奉献,无名英雄,无上光荣!”这是新时代最美军人之一王道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总结。 从军22年,他奔着一个目标——能打胜仗——不舍昼夜。 8000多天,他奋战一个领域——信息化建设——争分夺秒。 王道彬是一名新时代革命军人,出生在太行老区卫河岸边一个村庄,现任西部战区联合参谋部某局处长。从寒门学子到军校求学,出校门入营门,20多年中,王道彬紧盯备战打仗需求,在打造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上不懈奋斗,取得系列成果: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事理论成果一等奖1项,被评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全军信息通信战备先进个人”“战区十大备战打仗标兵”。2022年,被中宣部、军委政治工作部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有志者,事竞成。王道彬幼年命苦,三岁丧母。而他天生快乐,戏谑自己生活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看着红色电影听着红色歌曲长大,从小就对军人有一种向往和崇拜。一九九八年,王道彬上高一。那一年,中国南北长江、嫰江、松花江流域连降暴雨,人民子弟兵奋起抗洪救灾。王道彬从电视里看到32万解放军跳到河里阻挡河水、舍命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画面足足持续了半月以上。一幕幕舍身救民于洪涛浊浪之中的场景深深震撼了王道彬,更加坚定了他参军入伍、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高中三年,王道彬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为梦想奋斗。2000年,王道彬高考成绩超过河南省重点本科录取线80多分,顺利考入解放军某通信学院,初步实现了参军入伍的梦想。军校毕业后,王道彬直接到了部队,先后经历代理排长、参谋、连队主官、助理工程师、机关参谋、副处长、处长等多岗位历练。 从全军大搞信息化建设起,因专业对口,组织抽调王道彬参加部队信息化建设。从此,军人作风与专业完美结合在王道彬身上发挥出独特效应,所在部队与王道彬本人双双获益,一次又一次地解决了所在部队通信领域“通不了”、“通不好”等千奇百怪问题。期间,王道彬又考入以军工为主的某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毕业当年被评为“高校优秀毕业生”。兼具军人作风与专业优势的王道彬被一些知名科技公司“招手”相邀。面对高薪诱惑,王道彬坚定如期返回部队,用所学回馈培养之恩。 2019年,王道彬受命领军组织集中攻关研究重大项目。他深知,一己之力难撑大厦;他四处奔波、积极求助科研院所和相关装备生产厂家。只可惜,研究成果在部队试用时,因设备体积大、有点超重,不符合战场需求,遭到官兵吐槽,被束之高阁。 为了让部队的需求侧与科研机构的供给侧同频共振,王道彬不停地在技术人员与作战官兵之间换位思考、选优汰冗,充分发挥自己兼具科研与实战知识的优势,向技术研发人员讲解作战过程,组织技术研发人员观摩部队训练演习,跟着身背装备的官兵穿峡谷、爬山头,帮助技术人员真切感知战场态势、了解作战需求,实地实时研讨攻关,梳理出上百种需要规避的特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半年努力,攻关团队终于收获战果,一套小型化、集成化、稳定化的单兵综合信息系统投入运用,并经受住了实战化训练考核的检验。2019年,俄罗斯奥伦堡东古兹草原上,中方参演部队的新型指挥通信系统,实现在异国他乡“动中通”“全时通”。 王道彬对信息化理解用三个词表达,那就是“深刻”、“到位”“管用”。他这样说:“信息化战争讲究是的信息主导。信息怎么来主导?这首先通过我们信息流转这个优势来实现我们的决策优势、指挥优势、行动优势,从而达成以快吃慢、抢占先机这个胜势。”“我们所有的信息系统和装备都是服务于作战目的的达成,包括决策等指令传达到末端,部队状态实时上报到指挥机构。” 2020年,王道彬所在要素受领升级某信息系统任务。作为要素主任,他责无旁贷担当起“领头雁”之责,带领团队日夜奋战,连续200多天与300多名军地专家反复对接需求、设计功能、试用改进,最后研制形成的某任务指挥信息系统,取得网络信息体系运用“八个首次”,成功把以往各军兵种相对独立的专业系统整合为一,打通了指挥所到任务部队、单兵及武器平台的指挥信息链路,成果在全军推广。“我们所有的信息化装备和系统都是保障指挥信息链路的畅通,指挥信息链路只要通畅了,态势信息就可以实时回传,作战指令就可以直达末端,作战效率就会大大提升。”链成网,路畅通,令出必行,行必达果,王道彬的追求就这样。 2021年,青铜峡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一场实兵演习中,参演直升机梯队转场3000公里,不经调整直接投入合练,特战队员3门6路25秒完成索降。时空剧缩,要素秒聚。指挥所里,空军飞机、陆航直升机、地面火炮、装甲车等战场态势信息随作战进程同步生成、一网显示,彻底实现了演习意图、即时指挥融为一体,实现了战场态势与后方指挥实时精准把控。这得益于指挥链路贯通空地末端平台下的精确指挥。一名指挥员现场观摩后连声赞叹:“一网打尽陆情、空情等诸情态势,让联合作战指挥有了可靠支撑!” 痴心最美、专情最真。把自己喜欢的专业当事业干是一种幸福。王道彬呢?则是善于把一次次求知探索的苦咀嚼成了一味味甜。1998年“三江”大洪水坚定了他从军信念,刻苦求学,终遂心愿;2008年“汶川”大地震抢险救灾中暴露的短板弱项深化了他在信息通信领域方方面面的大胆设想,共同提报上级后得到首肯;回想当初选拔参加专项任务人员时,领导征求意见,让他考虑考虑,王道彬不假思索,当即答应。而那一秒钟的决定,王道彬用1000多个日夜抛家舍妻、换岗重启新业的不懈奋斗写出一张张漂亮优秀的答卷。妻子在日积月累地观察中得出王道彬的领导和战友都忙得常常回不了家这个“现象”:于是,她收起了曾经的困惑,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照顾好家庭女儿,夫唱妇随。 实干者最美,苦干者有为,善作者善成。如今,在主战使命催征下,王道彬把“全时备战、随时能战、创新谋战、一击胜战”作为奋进方向。在他办公室,书架上摆满了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工具书;而在他的大脑和电脑里,各种信息化数据“狼奔豕突”、电波纵横、百舸争流。高端战争的信息流、军事要素流、战役战场态势流浩浩荡荡、一往无前,向着胜利汇聚奔跑。 “(如果)组织不安排我转业,我不会主动脱下这身军装,我只想为部队贡献一份力量。”这,就是一位新时代军人的信念。这,也委婉地表达出一位新时代军人的责任、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