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集团军某旅树立实战实训鲜明导向——
“战场”之变,引来观念裂变
■彭卓武 陈安琪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盛洋迪
望着窗外绵绵的细雨,第72集团军某旅电子对抗连一班班长王剑心绪难平——
之前,他4次夺得连队训练“龙虎榜”冠军,但最近一轮“龙虎榜”之争,他却连前三名都没进去。
失意的不只是王剑。下士王瑞豪、王浩然都曾是“龙虎榜”前三名的“常客”,在这次考核中也“翻船”了。
冠军易主,原因何在?该连连长余凡道出原委——
过去组织考核,专业课目在训练教室内展开、体能课目在体育场角逐,所有课目逐项过,按照百分制进行综合评分排名。王剑在信号截获、信号判别等专业课目上表现出色,加之体能素质过硬,往往能脱颖而出。
但此次“龙虎榜”之争,“战场”设在野外,所有课目均在“敌情”环境、战术背景下展开,交叉考核、连贯实施、综合检验。
以手榴弹投掷课目为例,平时训练中固定位置、固定距离的靶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地堡、掩体。战术背景下,要在不同距离“炸毁”不同目标,王剑一下子失了“准头”。
就连王剑以往拿手的专业课目,也因加载了复杂电磁环境,成绩远不如平时。更令他措手不及的是,一些以往考核中没有的课目,在野战条件下也成了考核内容。
考场之变导致“龙虎榜”冠军易主,在该旅并非个例。该旅作战支援营教导员柳正华谈到,以往考核中,各连队通常是对单课目逐个“过筛子”,这种考核方式下的“单项冠军”,往往无法适应高强度、快节奏的战场环境。只有在实战背景、复杂条件下进行连贯作业考核,才能检验单兵综合运用各项技能、战术的真实水平。
“龙虎榜”冠军易主现象,在该旅引发了实战化训练的“标准”之辩。
士官黄伟东,曾代表中国陆军参加国际军事竞赛。他说,在国际赛场上,检验单兵综合作战能力往往采取连贯演练的方式,将多个体能与战斗技能课目穿插在竞赛中。
“进入作战状态,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多次参加实兵演练的士官吴国辉深有感触,在多个昼夜的持续作战中,高强度作战模式对官兵的生理、心理极限是个挑战,真实残酷的战场环境最能检验训练“成色”。
谈起推动“龙虎榜”考场之变的初衷,该旅领导说,这次他们结合野外驻训,设置实战背景,在炮火硝烟中对单兵综合作战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就是要检验官兵能否将平时训练的基础课目融会贯通,遂行更艰难的作战任务。
据介绍,下一步他们将依托训练数据,查找短板弱项,采取课目重新组合设置的方式,加大考核难度,真正遴选出符合胜战要求的训练尖子,让“比学赶帮超”氛围更有“战味”。
消除训练与实战的“标准之差”
■魏 兵
标准,意为衡量事物的准则。确立什么样的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质量;有什么样的质量,就会有什么样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战化训练坚持什么样的标准,决定着战斗力建设是“精准入轨”、直通战场,还是南辕北辙、脱离实战。
从练为战到练即战的“一字之差”,折射的其实是“标准之差”。弹药消耗多,不代表训练效果好;训练时间长,不代表实战程度高。必须以战场思维来检视,推动训练标准、效果评估由操场转向战场、由分解转向组合、由要素转向体系、由定局转向变局,才能真正在真枪实弹、真打实练、真考实训中提高打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