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集团军某旅剖析战备拉动典型案例推动体系作战能力跃升——
快慢变奏曲
■朱 峰 解放军报记者 李怀坤
“集结速度最快的单位,竟然到位最晚!”仲夏时节,一个出人意料的演练结局,引发第72集团军某旅官兵深思。
演练那天,紧急出动预先号令突然下达,该旅防空营营长张肇坤迅速按战备方案组织收拢人员、请领弹药、搬运物资、调整车辆……不一会儿,数十辆装备车辆便在指定路线编队完毕。
人员集结最快、物资装载最快、编队速度最快,让张肇坤信心十足:“迅速开进,力争提前到达预定地域!”
不料,战车刚刚轰鸣驶出,勤务保障营的车辆编队便从侧面驶入防空营的行军路线,造成装备混停、人车交织,双方都“进退两难”。原来,为提高出动效率,防空营和勤务保障营同时选择了离营区大门较近的路线编队。两个营共用一条行车路线,最终导致了交通堵塞。
最快变最慢,等防空营、勤务保障营到达预定地域时,早就超过了规定时间。
无独有偶,前不久的一次战备拉动演练中,本想提高编队速度的工兵连,却被机关点名批评——
原来,装备数量多、装载任务重的工兵连,在以往的几次战备拉动中都比其他单位“慢半拍”。此次拉动,连长李明明一心想提高效率,便提前让一辆运输车出库进行物资装载,没想到与正在组织编队的炮兵营“狭路相逢”,同样导致了交通堵塞。
复盘检讨中,导调组的评析一针见血:“各营共有数十种作战单元,编制体制不同、出动要求各异,只盯着自家需求优化战备出动方案的做法,让体系内部‘横生枝节’,影响了整体战斗力的提升。”随后的讨论中,官兵们针对战备建设方案展开热烈讨论。
请领弹药,人员扎堆,影响发放效率;伪装训练,营连各行其是,结果在整体行动中形成反差,被对手识破……针对前期战备演练中暴露的种种问题,该旅组织召开议战议训会收集汇总官兵意见建议,研究商讨对策措施。旅机关也反躬自省:平时战备检查,逐个“过筛子”,总感觉每个单位的战备方案都周密严谨,却没有放在体系“大棋盘”里排兵布阵,查找协同短板。
随后,该旅党委指导营连对标“总体方案”修改战备建设“专属方案”,举一反三梳理出战斗力建设中局部矛盾影响整体进程的4大类23小类问题,推进备战打仗工作由“单元最优”“要素最优”向“整体最优”转变。
告别各自为战,联动攥指成拳。不久后,一场不打招呼的战备拉动打响。顺利到达预定地域后,张肇坤告诉记者,与过去相比,防空营重新修订的专属战备方案看似“慢了”,但全旅各作战单元拉动全程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整体出动时间大大缩短。
短 评
向体系结构要战斗力
■魏 兵
恩格斯说:“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一个新的力量。”任何一个“整体”的形成、出现和真正发挥作用,都是因巧妙恰当的组合而产生。某种意义上说,战争胜负的天平最终会倾向何方,关键在于这一方能在多大程度上组合形成制胜合力。
我军在聚合与裂变中改革重塑,正是一个向体系结构要战斗力的过程。然而新体制新编制下,战斗力不会自动达到合成性,必须瞄准作战体系建设的“最优解”,探索融合编组、协同训练的方法,由单元之力、要素之力转向整体之力、结构之力。唯有如此,“硬指头”才能攥成“铁拳头”,战斗力才能倍增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