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不居功 无私献忠诚
他,今年93岁,党龄已65年。少年时期做地下小交通员。青年投军,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大西南及抗美援朝战争,多次负伤,屡立战功。复员回乡后他曾在乡公所、村委工作。几十年来,他有功不居功,依然保持革命本色,热心为人民群众服务。他就是河南省泌阳县铜山乡老复员军人、共产党员刘天胜。在刘天胜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精神、机智勇敢的战斗精神、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精神 、任劳任怨的服从精神、名利面前不伸手的奉献精神。 刘天胜同志1919年3月4日出生于河南省泌阳县铜山乡大路庄村委沃庄组。1937年12月参加革命,1947年12月入党,今年92岁。刘天胜同志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除三弟刘明海外,二弟刘天生、四弟刘春生均先后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刘天胜于1947年初参加解放军,隶属于第四野战军的39军27师351团,相继担任过战士、班长、副排长等职务,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大西南及抗美援朝战争。 少年时的地下小交通员 刘天胜同志自幼就受到革命熏陶,泌阳共产党早期活动地点之一的王店张楼村是其舅家,表兄马长富是泌阳县早期地下党员之一。刘天胜少年时代,由于经常到舅家走亲戚,使其对表兄从事的革命事业有了朦胧的认识并积极投身其中。刘天胜八、九岁时就受表兄的委托,利用自己年幼不易引入注意的有利条件,从张楼村往十里外的白湾村为地下党送情报。1935年秋的一天,地下党正在张楼村北的一个窑洞内开会,在村边玩耍的刘天胜忽然发现有国民党民团冲过来,他飞快地报信后将敌人引向村东的一块红薯玉米混种的庄稼地,敌人疯狂地向地里扫射,刘天胜却趴在地上从一个红薯沟滚向另一个红薯沟,最后顺着地边的河沟脱险。1937年底,刘天胜利用讨饭的身份,多次往返于泌阳县城和邓庄铺之间为鄂豫边省委和鄂豫边游击队运送药品,其中一次在途中被国民党军队查获被捕。在即将遭敌人枪杀时,时为地下党的国民党保安队长祁顺兴通过疏通关系将其救出。 青年投军 火线入党 1942年的铜山乡为白区,受国民党统治,刘天胜被拉壮丁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开赴东北参加抗日战争。1947年初,思想上已有革命基础的刘天胜因不满国民党发动内战,秘密发动四十余名士兵集体投诚加入人民解放军。 刘天胜入伍不久的1947年3月,正赶上东北野战军组织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他所在的第二纵队(39军前身)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战友们缺衣少粮,挨饿忍冻,但谁也不喊苦不叫累。而新入伍的刘天胜则处处以老战士为榜样,在战斗中不怕牺牲,冲锋在前。在5月初的夏季攻势中,东北却依然是寒风刺骨。在辽宁省的怀德、昌图攻坚战中,为加快行军进度,刘天胜和战友们一起徒步涉水渡过齐腰深的河水,砟骨凉的河水使大家的下肢几乎失去知觉,刘天胜也因此落下了腰腿凉疼的顽疾。在1947年10月和12月进行的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中,刘天胜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批准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 转战南北 屡立战功 在辽沈战役中,刘天胜所在的军先后参加了攻克义县、锦州、沈阳的战斗。在锦州攻坚战中,刘天胜所在部队担任城北的攻击任务,他与战友们浴血奋战三昼夜,攻难克坚,战斗结束时,他所在的连80余人仅剩不足20人。战役结束后,刘天胜获“东北解放纪念章”一枚。 1949年1月,刘天胜所在部队参加了解放天津的攻坚战,在攻城战斗中,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就踩着战友的尸体继续冲锋,战况异常惨烈。为减少伤亡,己担任班长的刘天胜组织战士们每三人一组,将棉被湿水后盖在门板或桌子上,然后在下面撑住门板或桌面前进,即便如此,在敌人重机枪的射击下仍有不少战士倒下去。在一个街道的拐角处,对面一座建筑物内敌人的火力挡住了他所在连队冲锋的道路,看着一个个战友倒下去,刘天胜心急如焚,他抓起一挺机枪跃出掩体对准敌人的活力点猛烈扫射,战友们则趁机冲上去将其炸掉,为大部队的冲锋扫清了障碍。由于战斗中的出色表现,战后他获得“解放天津纪念章”一枚。 1949年12月,刘天胜随所在部队南下,先后参加了解放四川、广西等地的解放大西南及大西南剿匪战斗,一直打到广西的边陲镇南关,战斗的足迹踏遍了全国十多个省市。1950年获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解放华中南纪念章”一枚。 入朝作战 血染异国 1950年10月,刘天胜所在的部队奉命由大西南直接开赴东北作为第一批志愿军入朝参战。在朝鲜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参加了云山战役、下九洞阻击战等重大战役。在1950年11月初,刘天胜所在的军参加了有“中美第一仗”之称的云山战役,他们的对手是美军的王牌部队骑一师。经过激战,美骑一师第八团被迫龟缩进云山城内,刘天胜与战友们突入云山城内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他与另外三个战士一起两人一组,交替掩护前进,冲在全连的最前面。在城中心的十字街口,迎面碰上了一辆美军的坦克,坦克发现他们后调转炮塔向他们猛烈射击。刘天胜见状,找来两根爆破筒向战友喊道:“掩护我!”,就向坦克扑去,他一面躲闪着敌人的火力,一面沿着街旁的墙角渐次向前冲,当冲到近前时才发现爆破筒插不进坦克的履带,情急之下,他干脆横刀立马,等美军坦克冲到眼前,方拉响爆破筒,纵身跳进街旁的一间空房内。“轰隆”一声巨响,美军坦克被炸毁。该战役志愿军共歼灭美军骑一师八团大部1840人,缴获敌飞机4架(这也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唯一的一次缴获敌人的飞机),击落1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16辆,各种炮190门以及大量的枪支弹药,使志愿军入朝后第一次对美军的作战就取得了完全胜利,极大地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朝军队的士气,为随后的对美作战积累了经验。 在1951年10月下九洞战斗中,经过数天的激战后,刘天胜所在的团人员所剩无几,担任机枪手的刘天胜在敌机的轰炸中身负重伤,在雪地中昏睡了三天三夜,战斗胜利后朝鲜人民军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他一息尚存,随即将他送到战地医院进行救治,后因伤势较重回国治疗。因此,刘天胜同志荣获“抗美援朝奖章” 一枚。 刘天胜同志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关心战友,爱护群众。在辽沈战役的一段时间里,他因负伤在一所战地医院治疗,看着一个个战友痛苦的样子,他心里特别难受。为了使比自己更重的伤员尽快好起来,他就把自己的米粥喂给他们喝,而自己有时一天只吃两顿饭。伤好回部队后,一次战斗中一位南阳籍只有十七、八岁的战友腿部负伤行走困难,而当时战地医院又容纳不下,经过简单包扎后,刘天胜就每天背住他,悉心照料他,直至被后方医院接走。 刘天胜同志在入朝参战不久的一天,部队行军路过一个刚刚被敌机轰炸过的村庄,很多房屋被炸后燃烧起大火。刘天胜和战友们忽然隐约听到有婴儿啼哭声,他和战友们循声找去,声音是从一座正在燃烧的房屋中发出的,而此时房屋随时都有烧塌的危险。刘天胜第一个冲上前一脚踹开房门,屋内的浓烟使他只能循声用双手摸着寻找孩子。几分钟后当他抱着孩子冲出房门时,全身已燃起了火苗。为感谢刘天胜对孩子的救命之恩,孩子的父母按照中国人的风俗将孩子认给他做干儿子,而随行的战友则不失时机为这对异国父子拍下了珍贵的合影照。 复员返乡 永葆本色 1952午,刘天胜因体内残存七块弹片没能取出,以三等甲级伤残军人复员回到自己的老家沃庄。回乡后,他没有以功臣自居,身残志坚,依然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按照组织安排,他先后担任了当时的王店区姚庄乡公所第一任党委书记,大路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等职务,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发展生产,为改变家乡面貌做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在六十年代初经济困难时期,群众食不果腹的情况下,他却把自己应得的东西拿出来救助那些更困难的群众,树立了共产党人在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形象。 1976年刘天胜因身体原因离职,由于解放前一直生活在炮火连天的战场,南征北战、援朝抗美、没有成家的机会,解放退伍后,他已是34岁大龄且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所以一生没能成家、一直独身一人生活,只是近年来随着年事增高行动不便,才与侄子刘道友一家共同生活在一起。虽然体力活干不动了,但他依然利用各种方式发挥自己的余热。几年来,他应邀到学校、机关、部队等给大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达二十多场次,受教育人员达三千多人。 鉴于刘天胜同志对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特殊贡献,党和政府也始终没有忘记他。近十多年未,各级领导经常去看望他,逢年过节,市县乡各级领导都登门慰问,遇到有病或生活有困难时县乡主要领导都亲自登门过问,直至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使刘天胜同志亲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近年来,随着国家抚恤政策的逐步完善落实,刘天胜受到了战残七级待遇,每月领取数百元的抚恤补助,但与同经历的人员相比,他的待遇还是比较低的,邻居和亲属劝他到上面或利用领导来看望他的机会反映一下,但他却说“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已经够幸运的了,我决不会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几十年来,刘天胜同志从未向党和政府提出过任何要求。从他的身上我们再次看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甘于清贫、勇于奉献的作风,称他是党的队伍中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王筛良 李华) |
- 上一篇:一颗红心永向党
- 下一篇:“三十八朵金花”绽放铜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