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为一份痴情感动着
时间:2015-12-26 15:16:23
来源: 作者:点击:次
生命历程中,总被太多的事情感动。随着清明节的来临,沈龙田——这个已经逝去八年的老人再次真切、鲜活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董向远 贺 斌
生命历程中,总被太多的事情感动。随着清明节的来临,沈
生命历程中,总被太多的事情感动。随着清明节的来临,沈龙田——这个已经逝去八年的老人再次真切、鲜活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董向远 贺 斌 生命历程中,总被太多的事情感动。随着清明节的来临,沈龙田——这个已经逝去八年的老人再次真切、鲜活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去采访沈龙田,是在十年前的一个春天。在一个叫水晶河的地方下车后,沿着河沿走了近二十里的山路才到他的家——西庄,一个位于南召县乔端镇腹地的深山小村。经人介绍,当这个须发皆白、长髯及胸、精神矍烁的老人出现在我的面前时,我终于在现实中把这个在脑海里出现了无数次的、年过九旬的回族老人结合起来。 早年的沈龙田,与其弟沈虎田因自幼习武,练习过拳术和枪法,在素有“小延安”之称的南召县是闻名一方的“龙虎神枪手”,并在共产党员袁宝华、王峻昆、魏俊卿的带领下开展抗日自治、剿匪反霸的斗争。革命胜利后,舍不得离开家乡一方山水的他执意留在家乡为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友魏俊卿守墓、在附近中小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誓把一生都献给党的革命事业。 陪同沈老一去拜谒烈士魏俊卿墓地的途中,山路崎岖,凹凸不平,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心情,他拄着拐杖,一路上都在不停地向我讲述60多年前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一幕幕腥风血雨。我深深地知道,这片土地留下了沈老太多的记忆,这条山路也留下了他太多的足迹和真情。墓地周围是已成年的松柏,大理石墓碑矗立其中,这都是沈老早年一个人捐资修建的。轻轻地抚摸着老战友的墓碑,沈老一脸的肃穆,虽然无言,我却分明地感觉到那份沉甸甸的情意。墓地四周已被附近乔端镇中学和几所小学的学生们打扫得干干净净,自从沈老在这儿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后,每周为烈士们扫墓便成了他们的课目之一。 1996年,已是87岁高龄的他不顾儿孙们的劝阻,组织村里9名老党员成立了“老党员活动室”,广泛收集当地的革命斗争史料,请人编写了近10万字的革命回忆录《西山风云》(西山是当地的一座山名),然后又自费编印成册,在乔端、马市坪等附近中小学中发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多次买来书包、笔本等文具,在学校开展读书竞赛活动。 他不停的奔波,全然没有一个暮年老人的神情,他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十几个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用自己这本活生生的教材给孩子们讲课。几十年来,经他帮助指导、受他影响的学生,如今早已遍布各个行业,有行政机关坐镇一方的“父母官”,有立于三尺讲台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更有戍边守疆继续着他绿色之梦的解放军官兵。每逢节假日,总有四面八方的信件、贺卡纷至沓来,前来慰问、道访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其实我明白,沈老是“名人”,墙壁上那数不清的、各种规格、各种类别的奖状、奖牌、奖章早已向我诉说了一切。 采访途中,遇到了几个放学的学生,我向他们打听沈老的情况,他们告诉我说,沈爷爷是学校的常客,他常到学校做报告、讲战斗故事,那是他们最高兴的时候。一个个头矮矮的小男孩抢着向我嚷:“长大我要像沈爷爷那样,当个解放军扛枪打敌人。”童言无忌,望着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我深深地感受到山区孩子对未来有一种别样的期望。这希望,是一个老人几十年呕心呖血的指引。 2004年,95岁的沈老无疾而终,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没有太多的悲伤,只是想他终其一生的劳碌和奔波终于可以得到休息了,而他留在山区对革命传统教育事业的痴情将永远存在。 (责任编辑:锦绣河山)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