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年代,他曾为国为民出生入死;和平建设时期,他又扎根农村带领群众致富。 作为一名战功卓著的退伍军官,49年来,河南濮阳市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村民李文祥从来没有向别人提起过自己的辉煌往事,执著而又忠诚地履行着自己当初入党时的承诺:“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服从组织的一切安排,做出个党员的样子来。” 尘封了49年的秘密 春节期间,村民们突然发现,以前那个每天都要和自己打招呼并在村子里待了近50年的李文祥老人,原来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这一切,都源于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一次基层走访。 今年1月4日,卢展工来到濮阳市范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在白衣阁乡北街村,卢展工来到86岁高龄的李文祥家中。看到李文祥年轻时身佩一枚枚军功章的军官照,卢展工提出要看看“李老曾被授予的荣誉”。当老人从里屋捧出了一个已经泛黄的小布包并打开时,众多的战斗勋章和证书使在场所有人都吃了一惊。 “这是在济南战役中获得的二等功勋章,这是在淮海战役中获得的特等功勋章,这是在进军福建时获得的一等功勋章,这是在参加济南战役、渡江战役、平潭岛战役时被评为战斗模范的证书,还有叶飞军长的签字……”面对获得无数勋章和证书却又安于清贫的老英雄,卢展工大声称赞道:“这一包东西,了不得!” 事实上,自1962年李文祥响应国家号召回到家乡后,这些沉甸甸的军功章和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一起,静静地尘封在这个发黄的小布包里,一躺就是49年,没有任何人知道。 “一切行动要听党指挥” 1947年12月,年轻的李文祥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从那以后,他跟随部队转战了大半个中国,从山东一直打到了台湾海峡,经历大小战役、战斗几十次,从战士一直干到副连长,无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多次因战斗中机智勇敢而获得嘉奖。 在淮海战役的陈关二庄战役中,已是班长的李文祥曾手持炸药包,带领全班战士一举炸掉了隐藏的碉堡,确保了大部队前进,不但个人荣立一等功,所带的班也荣立特等功。 “作为战士,一切行动要听党指挥。”谈到那段战斗岁月,李文祥说,1949年入党时他向指导员保证过:“以党和国家的事业为重,服从组织的一切安排,做出个党员的样子来。” 李文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56年,31岁的李文祥按照上级安排从部队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第三建筑公司工作,他随即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去。 到了1962年,得知国家进入困难时期,李文祥在单位里带头按下手印,响应国家号召返乡支农。说起当初放弃人人羡慕的干部身份变成不吃商品粮的农民,李文祥解释说:“大家都在富地方了,穷地方没人来不就更穷吗?下乡支农是党的号召,咱是干部,又是党员,就应该带头到农村领着大伙儿致富。” 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后,聪明能干又是党员的李文祥很快被推举为村干部,他带领群众引黄河水、开挖水渠、掏粪积肥、复耕农田,还在全村实行“压碱改稻”工程,不仅让群众吃上了大米,而且家家还有了余粮,日子越过越好。 “三平精神”感动中原 走进李文祥老人家中,破旧的瓦房里,除一台21英寸的彩色电视机外,几乎没有值钱的家电,屋里的家具也是陈旧不堪。 “文祥当村干部时间长,但他不贪不占,处处迎难而上,且处事公平公正,深受村里人拥护。”曾和李文祥共过事的原村干部董明瑞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福建省建设厅曾两次派人来到范县接李文祥回原单位,恢复国家干部身份,领取各类补贴和享受工资待遇,但均被李文祥拒绝。 “我去过李老家中慰问过多次,压根不知道他是战斗英雄,他也从没向我们提过什么要求。”2月24日,白衣阁乡民政事务办的孟繁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李老身体一直很好,但去年得了脑血栓后,就没再下地干农活。现在县里已经准备为李文祥老人办理离休手续,以保障他能够安享晚年。 目前,濮阳市委、市政府、濮阳军分区决定,号召全市学习老英雄李文祥同志身上体现出来的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三平”精神。对此,李文祥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现在过得很好,也很知足。” (责任编辑:锦绣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