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当前,我们在理论学习问题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影响了自身学习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构建学习型单位目标的实现,应努力加以克服,真正在“会学”上下功夫。 克服“人云亦云”的思维习惯,善于提出和思考问题,注重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有些人学习时,满足于别人给出的现成答案,很少联系实际作进一步的思考;有的对书本知识囫囵吞枣,生搬硬套,不能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提出新思路、新见解;有的满足于学了听过辅导了,不再思考怎样在工作中贯彻,只是充当“收发室”、“传声筒”。这样学习的结果,只能是走个过场,收效甚微。克服“人云亦云”的思维习惯,要善于“求疑”,从教材中找出自己不理解、有疑惑的东西,然后下功夫进行研究。善于“发问”,接受外来信息时,不能过于盲从,而应当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作思考:为什么有这样的解释,和自己原来的理解有什么不同?怎样更好地联系实际,用来武装思想、指导工作?等等。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时,不能满足于理解现成的结论,而应当开动脑筋,联系实际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比较和判断,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克服“一曝十寒”的不良习惯,持之以恒,注重在量的积累和发展中实现质的跃升。渊博的知识是长期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的结果,这中间很重要的是一个“恒”字。有的人学习仅凭一时的热情,上级有布置时积极性高些,也肯下功夫,但势劲儿减退后就不再努力;有的忙于四面八方的应酬,或被事务性工作缠身,抓学习停留在口头上;有的静不下心,稳不住身,总想“快种树、早成材”,结果欲速则不达。掌握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知识,都需要多读书、勤思考,在工作中联系实际运用。只有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才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不断丰富自己。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勤动脑,还要注意勤动手,克服心浮气躁情绪,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克服“贪心求多求全”的不良习惯,善于取舍,注重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寻求突破。常言道:贪多嚼不烂。这是求知的经验之谈。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有的人什么知识都想学,什么书都想看,抓不住重点;有的不顾自己的根底基础和客观条件,社会上“热”什么就学什么,结果难免顾此失彼。要想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在指导工作的开展中有所作为,就要善于“选择”,根据自己的目标和自身情况,有所侧重、有所控制地读书学习,从而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些重要内容要反复学习,反复揣摩,切实领悟其精髓。对学习中遇到的难点,要下苦功夫深钻细研,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对思想上、工作上遇到的问题,要学会用理论知识指导解决,力求做到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上有所突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责任编辑:锦绣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