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防教育网讯 韩申国报道:张富荣,1925年出生。1938年6月在家乡山西灵石参军,1939年编入陈光支队,进入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在鲁西北第三军分区司令部工作。历任班长、排长、文化干事、代理连长等职务,多次参加对日战斗。
听说我们过来采访,老人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抗战老兵。”
永远镌刻在脖子上的“军功章”
“我脖子上的伤是当排长时留下的,我记得很清楚,那是1945年的6月19日,那一天正下着大雨。我们115师七、八两个团的兵力早早开到了阳谷县城周边。”
“那天晚上,集中开动员大会,首长在上面讲,下面人多,我站得远也听不太清楚,但大家都知道,要打阳谷县城了,开完动员会后,连长再给我们每个排下达作战命令,分配攻城任务。当时阳谷县城里一共有日伪军4000多人,他们藏在县城里面,四面都有重兵把守,城墙上有炮楼,城墙周边挖有壕沟,沟里有水,沟边还有长满刺的杂树丛,攻城难度可想而知。”
“我所在连队的任务是对西门发起进攻,当时他们装备差,而城墙有10米高,没有大炮,所以打算用挖地道壕沟的方法进入。但这是个耗时耗力的持久战斗,好在有附近群众支持,主动把馒头、西瓜等补给送到军队,我们才得以坚持完成任务。”
“我们排里有30多名弟兄,晚上就住在阳谷县城外一村庄里,睡觉也不敢脱衣服,白天隐蔽,晚上开始出去挖壕沟,老百姓都很支持我们打阳谷县城,他们自发前来帮助我们一起挖。都是偷偷挖,生怕城里敌人发觉,挖出来的土,大家站成一排一个一个往后递。” “为了保证战斗效果,我们当时分得也很细,有壕沟组、抓钩组、梯子组等,分得很细。”
“我们壕沟组断断续续挖了好几天,快挖到城墙根处时,上级命令包围县城的七团开始攻城,先从北门攻,步枪、机枪一齐打,还有炮,但就放了一炮,因为这门炮是缴获敌军的,好长时间没用过了,里面的药好像也有些潮了,攻城命令下达时就要求打炮,但炮手费了老大劲才放响一炮,就是这一炮,把北门炸开了个豁口,我们的部队像潮水一般喊着‘冲啊、冲啊’往里打,我们这边的壕沟也起到了作用,战士们用老百姓的牛车改装成特殊战车从壕沟里往前冲,车顶板上铺着浇过水的棉被,这样敌人从炮楼上往下打打不透,我们一个劲往前冲,但七团比我们先一步攻陷了北门,我军攻入县城后,敌军很快就败退了,我们这边也把南门很快攻破。”
“当时,所有人都拼命往前冲,而我当排长,肯定要冲在最前面呀!”
“我当时是从南门一个豁口处翻进城的,刚进城,还没回过神儿来,就感觉有人从后面猛推了我一把,我感觉脖子后面一热,脑子一蒙,一头栽倒在地就啥也不知道了。”
“过了好几天,等我醒过来的时候,是在阳谷县城一个战地医院里,听后来转过来的伤员讲,当天晚上攻进阳谷县城后,敌军负隅顽抗,但最终俘虏了两千多日伪军,胜利解放了阳谷县城。但我军伤亡也很严重,当时负责打炮的那名士兵,就因为放那一炮,耳朵被震得鲜血直流,两耳失聪。和我一起负伤的也有很多,有的打断了腿,有的打瞎了眼,我的伤还不算很重,子弹从我右后脖穿过,从下巴处打出来,血流得不少,伤了神经,但当时医疗条件差,也没麻药,就用酒放碗里点燃,然后往伤口处涂抹着消毒、消炎。”
“当时医疗条件差,没麻药,就用酒放碗里点燃,然后往伤口处涂抹着消毒、消炎。打阳谷县城伤亡600多人,大部分是死在后方医院的。很多人得破伤风,高烧不退,治不了就死了。”
“我们部队攻下阳谷县城后,开始一路南下,我因为负伤只得转到后方范县医院治疗,因为那颗穿过我脖子的子弹伤到了神经,我一只胳膊先是无力抬起,再是开始变畸形,没办法只得转到第二军分区后方供应处任技术指导员。”
由于子弹压迫了神经,他的左手从此畸形。70年过去了,老人脖子上的枪伤仍清晰可辨。老人让我们看他脖子上的伤疤时说,而在我们心中,这又何尝不是永远镌刻在老人脖子上的一枚“军功章”呀!
13岁到部队还记不清领导是谁
“我老家是山西灵石的,父母都是农民,家中一共姐弟三个,上面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我是老小。” “因为家里穷,我从小就没上过几天学,主要是给别人家割草、放牛。”
“1938年,也就是我13岁那年,日本鬼子侵略我国,家里就让我报名参了军。”
“我当兵时因为年龄小,当时的部队番号和首长名字都记不太清楚,直到1939年我们编入了陈光支队。”“因为年龄小,刚到部队时一直是给首长当通讯员,我
当时给二团团长当通讯员,主要就是送送信,跑跑腿,有时候也给首长生活上搞些服务。”
“我们穿的服装都是老粗布军装,因为枪不够,我最初就是拿的红缨枪,后来又给分了个大刀片子,天天背着,还有几颗手榴弹。一直到后来打了好多次仗后,我自己从一个伪军手中缴获了一支步枪,当我美滋滋地背着枪回来后,排长看看枪开始笑话我,说你只知道缴枪不知道缴子弹,你要这枪有啥用?‘来,我给你点子弹’,从那以后才知道了子弹的重要。我们那时候天天唱的歌儿就是:‘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从山西到河南,全靠两只脚,有时白天走,大多时候是夜行军,与敌人斗智斗勇。1940年,我在鲁西北第三军分区司令部工作,从班长升到排长,再到文化干事、代理连长。”
“老百姓害怕鬼子,欢迎八路军。要是没有老百姓支持,八路军没办法在敌后跟日本鬼子作战。”
“八路军在敌后,很多时候要住到老乡家里。进院后,第一个任务是,打扫卫生,第二个是担水,把所有的水缸、盆都装满。八路军连碗都没有,都是借群众碗筷。吃完饭刷干净还回去。”
“这是纪律,不然老百姓为啥支持你八路军?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都是一家人。就想有首歌唱的,‘八路军为老百姓,老百姓爱八路军。军民合作,打跑小日本’。”
“首长跟小兵吃的一样,都是小米饭。”
“1953年我被分配到濮阳黄河大堤工作,直到1980年7月退休。我这一辈子从来没后悔过和日本人打仗,想起穿过我脖子的那颗子弹,我就恨日本鬼子恨得直咬牙。想想抗日期间死去的战友,我感觉自己太幸运了,见证了祖国的兴盛、强大,再不怕日本鬼子侵略我们了!”
老人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为我们写下了抗战感言:“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能参加今天这样的会议(采访)非常荣光,我没有很大的英雄事迹,只是一个普通一兵,只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韩申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