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民结合谋“双赢”
时间:2012-05-21 10:27
来源:河南国防教育网
作者:董向远 贺斌
点击:次
南召县一场大火,300名民兵临危受命扑救,却因火势猛烈而“寡不敌众”;紧急求援后,400名群众协同作战终降肆虐火魔。人武部由此引发思考——
南召县一场大火,300名民兵临危受命扑救,却因火势猛烈而“寡不敌众”;紧急求援后,400名群众协同作战终降肆虐火魔。人武部由此引发思考——
2011年2月7日,河南省南召县境内突发山林大火。火情就是命令,县人武部迅速组织民兵森林消防突击队290名队员赶赴现场。但由于山高林密,火场面积大,虽经4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火势依然猛烈。派兵增援已是迫在眉捷,可临时再召集其他乡镇民兵已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部长乔建明、政委王法堂果断做出决定:“请求当地群众支援”。军政后三个科长兵分三路,到附近的村召集了400多名群众,兵民结合很快将大火扑灭。
民兵森林消防突击队都受过专业的消防灭火训练,但关键时刻还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保障和支援。这次火灾后,人武部进行了反思。
实战中拷问:
“独角戏”能否火场凯旋
南召县位于伏牛山南麓,是全省十个国家级重点森林防火县之一。为有效防止和控制森林火灾的发生,县人武部与县防火办联合在森林密集的6个乡镇,各组建了一支由20名民兵组成的专业森林消防突击队。专设了办公室、值班室和器械仓库,配备了对讲机、灭火器、专用扑火工具、阻燃服等,并在各村成立了民兵防火应急分队。
自突击队成立后,先后扑灭山火50多起。但由于在历次作战中,突击队都是“孤军作战”、唱“独角戏”,在遇到火情较小、地形不复杂的情况下速战速决将火扑灭,一旦遇到火情较大、地形复杂或夜间,其劣势便显现出来,往往需要数天才能将大火扑灭。但为什么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求助当地群众帮助支援呢?是怕丢面子?还是认为防火灭火与群众无关?
分析中探索:
“软”管理促进兵民和谐共防
其实这是关起门来抓工作。人武部官兵被这场大火“烧”明白了,民兵预备役建设必须走出自我封闭,要和地方共下“一盘棋”,把“兵”民结合起来,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更重要的是民兵分队应在防患于未然上下功夫。
据此,人武部组织官兵防火队员对全县林区进行防火安全大检查。他们在检查中发现,有人在山林里放牧,而且还在吸烟,给林地带来了很大的火灾隐患。对此,人武部不再采取以前的强硬管教,而是采用“拉家常”方式和群众谈心,在促膝谈心中宣传有关法规,并把安全防火知识复印散发到各村群众手中。同时,邀请村里的党员、团员共同担任看护员。用这种“软”管理使一些曾到林区放过牛羊、在山林乱丢火种的群众不仅承认了错误,而且还有20多人自告奋勇当起了林区义务监督员,“兵”民“和谐”使林区实现了真正的“封山”。
结合中发展:
“大合唱”实现军地共赢
兵民共同参与、共同管护的林区消防“二人转”,启发了人武部党委“一班人”:在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要谋求全县民兵预备建设的长足发展,提高民兵预备役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改革,统筹“兵”民互动全面建设,民兵工作要贴近群众,民兵建设要联系群众,谋求“大合唱”。
明确了发展思路后,人武部主动与县交通、电信、林业等部门结成军民共建队子,从军地双方的共同需求出发,组建了道路抢修、通讯保障等7支应急分队和青年突击队,使他们成为军地建设的尖兵和生产能手。人武部还先后联系3个村作为扶贫帮扶点。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29名专武干部分别进驻深山贫困村和库区村,发挥民兵自身优势,配合群众修建进村公路、兴建人畜饮水工程、建文化体育活动项目等。目前,在南召县广大乡村,出现了“兵”民合力建设新农村、群众普遍关心支持国防建设的良好局面。(董向远、贺斌) (责任编辑:锦绣河山)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