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教育在民兵预备役教育中的运用
时间:2013-09-05 12:15
来源:河南国防教育网
作者:冉鹏辉
点击:次
在对广大民兵预备役战士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往往重视说理性教育,存在“填鸭式”的现象,本文试着研究非语言教育在教育中的运用,以求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冉鹏辉
说到教育,人们自然会和语言联系在一起。语言是教育的重要媒介,但并不是唯一的媒介。一些情况下,非语言教育会取得特殊的效果,正所谓“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
除了进行言传,还要开展身教。古人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身教的重要性。广大民兵预备役战士对于教育者不仅听其言,还在观其行。作为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大家才会心悦诚服地认同和接受教育。如果教育者嘴上讲的是一套,行动上做的是另外一套,官兵就不相信他的教育,久而久之,不仅降低教育者在群众中的威信,而且让群众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教育产生反感,最终削弱教育的实效性。
除了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有时,情感所起的作用,或许比单纯理智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同样的道理,带着感情去讲,就容易被教育对象所接受;带着隔阂去讲,不仅难以奏效,甚至可能引起对立。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教育者只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广大民兵预备役的主体地位,从关心人、教育人、体贴人的角度出发,就一定能敲开他们的“心扉”,打开他们的“心锁”,从而使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收到良好的效果。
除了让人耳濡,还要使之目染。高尔基说:“能教导和培养人的是事实,永远是事实,思想是伴随着事实而来的,不是先于事实而来的。”对于富有教育意义的活生生的事实,大家不仅能够看在眼里,而且会放在心上。在对民兵预备役战士开展教育时,当有人对高瞻远瞩的重要决策持怀疑态度时,应该下大力尽早抓出让大家看得见的成效;当有人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时,应及早推出重大先进典型,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人物激励大家。“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这样的事实面前,大家会受到比来自课堂更深刻的教育。
同时,非语言教育并不排斥说理教育,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方式方法不同;非语言教育也不能完全替代说理教育,二者必须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才能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锦绣河山)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