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国华 李得放
后勤人才队伍建设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主体,是推动部队后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保障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决定因素。因此,大力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是摆在各级后勤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人才是建设信息化后勤、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中之重。要从维护国家、军队战略利益的需要出发,把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列为保证军队履行新使命的重要工作来筹划,抓住后勤发展根本,着眼部队建设需要,把培训一批能够把握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懂得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后勤指挥人才队伍作为当务之急,为保障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做好准备。通过调查了解,总的感到,当前军分区(预备役部队)系统后勤干部队伍基本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但用遂行应急任务和打仗的标准来衡量,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后勤首长机关存在人员少、指挥类干部知识层次低、经历单一,复合型人才缺;参谋类干部起点低、阅历浅,能参善谋的智囊型人才少,人装结合能力差,岗位保障能力弱,专业技术能力不过硬,军地联合保障完成多样化军事行动保障能力弱。对此,必须把加强高素质新型后勤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重中之重的任务,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取得成效。当前尤其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更新观念,从提高能力素质入手实现后勤干部的四个转变。
素质的外在表现为能力,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后勤干部,应具备分析判断能力、运筹谋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检查指导能力、研究创新能力。为此,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一是对后勤干部的要求由平时保障型向平战合一型转变。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后勤干部使用上往往对军事素质、复合型知识结构考虑不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在人才观念上必须坚持“打得赢”与“不变质”的有机统一,培养带兵打仗、能够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各类人才。二是对后勤勤岗位的认识由简单型向智能型、技能型转变。一些同志对后勤干部的了解不够全面,总认为“后勤就是简单的服务保障,跑跑腿”。应该看到,随着部队装备的不断更新,后勤保障手段的逐步现代化,没有高素质的后勤人才,就不能很好地保障和完成作战任务的需要。三是对后勤首长机关干部的要求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当前后勤工作任务繁重,对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组织开设应急保障站,保障联合军事演习、抗洪救灾,需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专业门类多、技术性复杂,需要掌握较多的科技知识。四是衡量干部由单纯完成任务向开拓创新型转变。能完成任务不出事,只是对后勤干部的基本要求。在当今充满变革的社会和飞速发展的时代,高素质新型后勤人才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完善机制,营造高素质新型后勤人才生长的良好环境。
一是选拔任用机制。应制定后勤人才队伍选拔标准和制度,规范选人程序,端正用人导向,切实把那些素质过硬、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潜力较大的干部选拔到各级后勤岗位。选调后勤机关干部一定严格考核,把好入口关,从年龄、学历、职务、等级、任职经历、从事专业等方面做出具体明细规定,真正把能力强、专业对口的干部选调到后勤机关。选改后勤专业士官,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没有经过军地院校和训练机构培养和不具有相应专业资格认证的人员,不能选配到后勤岗位。对专业性强的后勤岗位,一定要从严控制改行、选调、转业复员,保证专才专用。对计算机、财务管理、建筑设计、医疗卫生等通用性强的后勤专业技术人员,尽可能地从地方引进,尤其要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建立选择任用失察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因人为因素将不合格的人用到后勤岗位上。二是考核评估机制。根据后勤不同岗位特点,分别采取相宜的考评方法,设定相应的考核期限。各级后勤应参照对专业技术干部考核的程序和方法,每年对后勤指挥军官和专业士官的政治修养、理论素养、道德水准、业务能力和个性特点等进行一次综合考评。考核什么内容,怎么考核,要形成规范的制度,并建立素质考评档案,坚持“量才使用”原则,合理安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扬长避短,充分调动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奖惩机制。对抓人才建设成效显著的后勤单位和能力突出的个人,大力进行奖励,提前晋职晋衔、优先学习深造,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资保障。对德才优秀的后勤人才,要突破常规,大胆使用;对能力素质不过关的干部、士官,及时调整岗位;对表现较差、不胜任本职工作的,应坚决予以“淘汰”,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机制。三是服务保障机制。针对军分区(预备役部队)后勤人才难得、人才难留的实际,采取奖励等举措,加强后勤人才的管理,防止后勤人才流失。走开后勤干部交流任职、岗位轮换和代职锻炼的路子,不断提高称职能力。在确定后勤干部转业复员时,在年龄上不搞“一刀切”,对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可适当放宽,而对能力弱、工作平庸的应提前安排转业,达到使用一个激励一片、惩戒一个促动一片的效果。要严格掌握技术兵的复员、转业比例,切实把能力素质全面、工作成绩突出、具备发展潜力的优秀士官保留下来。
三、拓宽途径,畅通培养高素质新型后勤人才的渠道。
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时代挑战,面对高新技术给后勤建设带来的重大影响,各级后勤干部作为后勤工作的具体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要想做到始终把握后勤建设的规律,高质量地完成所担负的建设重任,开创后勤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现在社会上有不少尖子人才、优秀大学生和具有各种特长的社会青年,愿意到部队来,后勤机关也很需要,比如营房、卫生、财务专业等,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千方百计地招进来。二是加大在职干部的补训力度。积极依托国民教育,与驻区内的院校建立协作关系,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干部进行短训。三是加大在职培训力度。针对部分后勤干部知识比较缺乏的情况,制定计划,搞好系统培训。比如,军分区所辖人武部多、比较分散,可以一段时间确定一个主题,聘请军内外专家进行授课,提高培训质量。四是要抓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当前仍有少后勤干部对学习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感到自己干的是后勤工作,是做些吃喝拉撒的事,学不学影响不大;有的借口后勤工作忙、时间任务紧,拿不出专门时间搞学习;有的认为精力放在了具体工作上,落实好上级要求就行了,学多学少无所谓。后勤是一门科学,后勤工作理论性、政策性都很强。干部好后勤工作不仅需要满腔热情和踏实的作风,更需要广博的知识。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如果我们还试图仅靠实践经验来推动各项后勤改革已不可能。新的后勤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需要新的方法来解决。没有新理论,后勤工作就缺少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对于后勤干部来说,当前抓好学习刻不容缓,责无旁贷,势在必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指导后勤实践。如果我们搞学习是为了装点门面,为了赶时髦,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今天,日益信息化的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宽广的学习环境,后勤干部应当珍惜这一大好形势,努力做一个学习型的后勤人才。
四、廉洁奉公,树立和发扬后勤干部的良好形象。
后勤工作范围涉及财、物等关键且敏感的环节,具有岗位特殊、责任重大、现实诱惑多等特点。后勤干部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后勤点多面广,经手的钱物多,桩桩件件涉及单位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思想防线稍微一松,就很容易出问题。如何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是在业务工作中“讲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每一个有关人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业风气,自觉做到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乐染,不清之事不干,树立本部门在部队的良好形象。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个必须”:必须秉公办事。作为一名后勤干部心中要时刻想着部队,想着搞好服务保障主,不能把权力商品化、庸俗化,不能把手中的权力当作是谋取个么私利的工具,不能把自己的职位当作向部队索取的筹码,不能把为部队所做的一点点工作作为吃拿卡要的本钱,不然就大错特错,甚至会滑向犯罪的边缘;必须按规定办事,按照正常的办事程序行使权力。要以首长、机关和部队满意为标准展开工作,把主要精力、主要心思都放在工作上,不利用工作、职务之便牟取私利;必须公开办事。要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增加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把私利、私欲控制在党纪、政纪、军纪、法律限定的范围之内。
五、加强组织领导,党政机关切实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后勤人才的责任。
要把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履行新使命的重要工作来完成。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后勤人才是强军的基础,切实把后勤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列入党委、机关的重要议事日程,常抓、常议、常分析。必须站在“打赢”的高度,依据军队人才发展战略,搞好顶层设计,根据现有人才结构、素质、分布及重要专业、关键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制定出要素全、注重长远的总体发展规划,为后勤担当保障“打赢”使命提供可靠保证。首先,要强化党委和政治机关的人才意识。坚持把思想统一到军委和军区党委的部署要求上来,以对党的事业、军队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把加强高素质新型联勤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战略位置。其次,有计划组织好人才培养。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规划,近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措施是什么,都要详细明确,切实使人才培养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第三,形成合力,抓好落实。各级要担起各级的责任,如院校培养、人才引进、合成演练等方面,主要由军区调控;在办班培训、交叉任职等方面,主要由省军区系统负责,通过上下齐努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人才培养取得大的进展。 (责任编辑:锦绣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