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站 许昌

 (完成)许昌.jpg

    许昌市,地处“中原之中”,位于中原腹地,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之一。因莲花为其市花,又称为“莲城”。

    许昌市历史文化悠久。许昌远古时期称许地,西周时期称许国,秦朝置许县。三国时期,许昌是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221年,曹丕废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沿用至今已有1800年历史。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三国演义》120回有52回的故事发生或演绎在许昌。

    许昌人杰地灵,数千年历史中孕育出了法家韩非子、西汉留侯张良、三国名士徐庶、楷书鼻祖钟繇、画圣吴道子等一批名人先贤,是许、陈、钟、方等姓氏的发源地。

    许昌是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之乡,享有“魏都”、“花都”、“钧都”之美誉。禹州钧瓷、鄢陵蜡梅、长葛人造金刚石,皆驰名中外。

    烟草种植历史悠久,有“烟草王国”的美誉,是全国重要的烟草生产加工基地和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 

    许昌是“中国花木之都”,被誉为省会郑州的“南花园”。目前,全市花卉苗木面积达90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4.3%。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等荣誉称号。 

    许昌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一座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产业特色十分鲜明。许昌的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能源电力等支柱产业基础深厚,发制品、人造金刚石、烟草等一批优势产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中。

    5月12日,中原行采访团来到了汉魏故都——许昌。在这座具有浓厚三国文化气息的历史名城里,我们来不及细细品味它的历史味道,便按着原定采访计划开始走访参观红色文化景区、国防教育基地,了解当地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情况。

    当日下午,我们参观了许昌市烈士陵园、杨水才纪念馆。

    在杨水才纪念馆里,我们观看着一幅幅生动详实的、充满历史感的图片,端详杨水才同志生前用过的一件件遗物,仿佛聆听到他当年流传甚广的名言,“小车不倒只管推,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干革命”,让人不由内心澎湃不已,灵魂深处受到英雄先辈精神的感召和洗礼。

 

    杨水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国先进典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忍着病痛,带领家乡人民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兴办学校,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他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 杨水才纪念馆现位于河南省许昌县,馆里图片、文字、遗物等展览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杨水才同志光辉的一生。多少年来,这里都是党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红色教育基地。

 

    5月13日,我们来到襄城县毛主席视察纪念馆。 

    纪念馆占地8.7亩,是为了纪念主席1958年8月7日视察襄城县。其采用古建风格,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毛泽东主席1958年8月7日视察襄城共在三个地方停留:双庙乡郝庄村、三里沟乡后梁庄(现茨沟乡后梁庄)、十里铺乡小张庄。

           展厅通过图片资料和实物展示介绍了主席视察时的情形。当时,他老人家高兴地称“你们这里成了烟叶王国了!”之后,襄城县“烟叶王国”的美誉传遍大江南北。

    展厅同时还展出了28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相关资料,他们或在解放战争时期在襄城指导过工作,或在建国后视察过襄城,或为襄城的发展题过词、做过批示,留下了光辉印记。

    在中原大地,有一个连续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7次荣获河南省双拥模范城称号的美丽城市,她就是全国第一个叫响“视军队如长城,把军人当亲人”;“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这一双拥口号的许昌市。

    许昌军分区司令员胡建忠介绍说,近几年,许昌在双拥工作上取得突出成绩,涌现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优秀义务兵的母亲赵趁妮,倾心照顾残疾军人丈夫的全军好军嫂、“爱国拥军模范”吴新芬,爱民模范刁训启等一大批双拥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双拥并蒂莲 

    _涉军维权1许昌举行维护军人军属权益社会法庭成立一周年座谈会。.JPG

    为保证双拥工作持续、协调、高效运行,军地双方每到春节和“八一”建军节就坐下来,静心研究制定双拥工作制度政策。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军地治安联防管理办法》、《市应急处突联动机制》、《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办法》、《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办法》等近10项制度规定和政策措施,统一了思想认识,规范了军地联合工作程序,丰富了双拥内容,拓展了双拥渠道,提升了双拥层次和效益。 

    从2014年起,许昌市委决定每年协调社会资金60万元,解决部队官兵、军烈属家庭面临的生活困难问题,并专门研究将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助提高至700元。

    在此基础上,市里积极拓宽随军家属安置渠道,原来有工作单位的,根据本人意愿对口安置;未参加工作的,鼓励其自主择业,提供小额贷款,发放生活补贴;对没有一技之长、有就业意愿的,由本人自选专业,政府负责买单,提供技能培训服务,优先安排上岗。

    _涉军维权2维护军人军属权益社会法庭在许昌市魏都区举行揭牌仪式。.JPG

    许昌市打破看成绩和区域划片的规定,制定了随军子女可以跨学区到全市最好学校就读的政策,对现役军人、军烈属子女进行10到15分的加分优抚;对于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的,由教育部门负责与学校联系破格录取。    

    这一做法,解除了军人子女上学难和为上学奔波的后顾之忧,同时提升了军人家庭照顾不到和照顾不好子女引起的全面素质。

    许昌基本实现了退伍安置工作“三满意”。

    市组织部、民政局采取公平、公正、公开考试考核的方法,将安置工作列入目标管理,征求部队意见,听取退伍军人安置要求,协调解决矛盾困难,较好地实现了部队、本人和接收单位“三满意”。 

抗震救灾、扶贫工作

    _扶贫1到贫困村开展义务巡诊.JPG

           2008年5月12日,许昌市5000多名军人通过轮式机动、飞机空运各种方法,奔赴特大地震灾区——四川映秀,100天的奋战,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 

    2013年初春,许昌地区遭遇罕见干旱,近两个月滴雨未下。驻许部队出动官兵8万余人次,各种车辆、发电机、水泵等机械5000余台次投入抗旱浇麦。共疏通沟渠7000余米,30多万亩良田保苗成功。

    _扶贫2为贫困家庭群众捐款.JPG 

    军分区政委冯奕介绍,2016年上半年,某集团军司训大队,对驻地大辛庄、毛屯刘和移民新村五保老人、特困群众进行慰问,为灾区群众捐款16000余元,为当地群众看病100多人次,修理机动车辆、家电30余台,检修电路、管道150余户,成为群众知心的“学习雷锋服务队”。

           某通信团,年初组织官兵为困难群众捐款26000余元;配合许昌城区公路改造工程,改道国防通信光缆2400多米,改造加固光缆15000米。

    3月份,组织“学雷锋”小分队深入驻地敬老院、姬家营移民新村,为孤寡老人、驻地小学进行医疗义珍、体检理发、赠送图书。

    6月份,姬家营移民新村麦地出现火情,第一时间出动官兵100余人、机械车辆30台参与灭火;军区某通信营,配合完成文峰路隧道军用光缆的迁改整治工作。  

    预备役某团,组织预备役官兵80余人义务植树1000多棵;禹州市、鄢陵县、魏都区人武部每年组织民兵参加“药交会”、“花博会”、钧瓷文化艺术节、三国文化艺术节等重大活动,执勤维稳万无差错。

双拥活动覆盖全城

    _双拥1组织民兵预备役和驻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JPG

    广播开设军营之声,电视开播军营天地,报刊开辟《莲城国防》等双拥工作宣传专栏,在各大公共场所、主要道路和社区张贴双拥宣传标语、增设永久性双拥宣传标牌,举办双拥晚会、双十佳表彰大会等形式,全力营造浓厚双拥工作氛围,全民国防观念普遍提高。

              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雷成伟介绍说,许昌全市96个乡(镇、办)均成立了“军人家庭服务中心”,村(居)委会和大型厂矿企业成立了1800多个“拥军优属送温暖小组”,常年活跃在拥军优属第一线,帮助驻军和军烈属解决实际困难。

    _双拥2组织军分区部队官兵参加许昌市水系工程建设.JPG

    其中,魏都区“拥军大妈服务队”先进事迹在原济南军区传扬。

    每年春节、3月5日“学雷锋日”、清明节、“八一”建军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庆节和驻许部队驻训演习、作战部队机动过境,都组织开展支援解困、文艺演出、走访慰问等活动,群众自发拥军逐渐成为主流。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国防建设的发展,征兵工作连年受到上级表彰,工作在全国各地的许昌籍官兵每年立功授奖人员达400余人,市电视台经常播发宣扬,“军营立功,增辉家乡”氛围越来越浓厚,这更加激发了广大有志青年参军入伍的热情。 

成立维护军人军属权益社会法庭 

    为化解官兵和家庭涉法问题,经许昌军分区、许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共同协商研究,在魏都区成立了维护军人军属权益社会法庭。

    到2016年7月底,法庭迎来成立4周年纪念日。4年来,法庭接待军人军属法律咨询2000多人次,调处意外伤害赔偿、经济损失赔偿、邻里纠纷400余件,调处破坏军婚、诈骗军人军属等法律纠纷93起。

优秀拥军典型之一:魏都区“老妈妈拥军服务队”

    老妈妈服务队1老妈妈为战士缝补衣服.jpg

    许昌市魏都区“老妈妈拥军服务队”自发成立于1990年3月23日,是由一群退休的“老妈妈”自发组成的,最先有十几名队员,后来发展到60多名队员。

    她们的平均年龄为63.1岁,年龄最大的成员袁雪云已经83岁。从1990年成立至今,她们26年如一日,坚持到军营为战士们服务,将慈母般的关爱送给子弟兵。

            26年前,许昌市魏都区五一路办事处组织居委会主任和几位老大娘到附近驻军部队看望战士时,发现战士们的衣服烂洞上布满了白胶布,裤子烂了、裤腿长了、上衣挂破了……全用胶布在背面贴补,这一块块的胶布简直成了战士们补衣服的“万能胶”。

    老妈妈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自发成立了一支“老妈妈拥军服务队”。从此,这支“老妈妈服务队”一直坚持着,每月的23日这一天,她们便抬着洗衣机、缝纫机,拿着针线、洗衣粉、肥皂来为战士们洗补衣服。

    老妈妈服务队2为战士表演节目.jpg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20多年来,这支拥军服务队的人员换了一茬儿又一茬儿,拥军服务从来没有中断过。

    如今,“老妈妈拥军服务队”已经分成四支,实行联片包干,服务对象遍及许昌市区的各个部队。在给战士们缝补衣服、拆洗被褥时,她们不忘做战士思想工作,帮助解决战士家庭纠纷,辅导战士学习文化,像亲妈妈一样培养战士茁壮成长。

   “老妈妈拥军服务队”已成为许昌双拥工作的一面旗帜。

发布时间: 2016-11-27 19:30:03   点击数:

河南省军区电视网络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