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站 漯河
漯河,地处河南省中南部,是中国首个“食品名城”。它被评为"中国品牌城市",是中西部首个、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漯河境内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颍河等,其中沙、澧河横贯全境,在市区交汇后穿越市区而过。明朝时,漯河便已成为繁华忙碌的水陆交通要道,商埠重镇。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漯河之名逐渐演变至今,名称因此得来。
春秋时期,举世闻名的召陵之盟在此地发生;孔子曾在化身台授徒讲学;东汉著名经学家和文字学家许慎诞生于此,被誉为“字圣”,其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
曹丕篡汉的历史实证“受禅台”和“三绝碑”屹立于此;被誉为“天下第一桥”的现存最早石拱桥——隋代小商桥依然挺立。此桥的建造时间早于赵州桥20年。南宋名将岳飞领导的郾城大捷发生在这片土地。
漯河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座焕发着现代都市魅力的新兴工业城市。因为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漯河是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石武高铁、京广、漯宝(丰)、漯阜(阳)4条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宁洛高速、107国道及5条省道贯穿全境。
食品加工业更是行业翘楚。亚洲最大肉类加工基地、全球知名企业双汇集团,全国第一家葡萄糖饮料生产商乐天澳的利公司,全国最大的方便面商之一南街村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皆孕育于此。
近年来,漯河军分区紧紧围绕建设“两精四有”(精干精致,有独特品牌、有实用人才、有优良风尚、有地位影响)的过硬军分区目标,坚持夯实基础与打造亮点、狠抓落实与探索创新相统一,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稳步发展。
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区同类单位前列
2012年协调市政府建成了集市政府应急指挥、军分区作战指挥、人防指挥、城市数字化综合管理中心“四位一体”的联合指挥中心,初步形成了“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全面建设,以融合式发展打造指挥工程”的漯河经验。
深入开展涉军维权“四心”活动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力度
连续四年深入推进军分区拥政爱民“五个工程”,积极协调驻漯部队共同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地方政府分忧担责。
持续扶贫帮困。认真落实省军区帮扶贫困村工作机制,军分区和6个团级单位每年都预算不少于10万元各帮扶1个贫困村,2015年协调市财政局为分区帮扶村投入20多万元完成了“户户通”工程,还协助两级军区完成了军区下拨舞阳县贫困村的1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建设任务和日本阿含宗基金会对召陵区林庄小学援建工作。
广泛参与经济社会建设。积极动员驻漯部队参与漯河市的“两城同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活动,印发了《关于动员组织驻漯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和支持漯河市“两城同创”活动的意见》,协调组织炮兵团、武警、消防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全市环境大清理活动,发挥了突击队作用。
在舞阳县发生重大民房坍塌事故中,军分区、人武部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昼夜指挥,消防、武警官兵和应急分队连续奋战近15个小时,被压的40名民工全部救出,圆满完成了救援警戒任务,受到市领导的赞扬。
深化“四心”活动效果。2015年7月份,军分区协调召开了全市涉军维权工作推进会暨军地座谈会,并启动夏季“送法进军营”活动。5月份,还结合国防教育和征兵宣传,组织开展“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演讲活动,军地踊跃参加,社会反响很好。积极帮助漯河籍官兵家庭化解案件纠纷,对个别极困难家庭还给予了救济,全年共处理涉军案件纠纷26起。
开展“双争双为”活动。联合市双拥领导小组、宣传部开展“争当优秀复退军人为军旅增辉、争当优秀军人家属为军旗添彩”活动,引导广大复退军人发扬优良传统续写军旅辉煌、广大军人家属弘扬优良风尚自觉奉献担当,为促进军队、社会稳定作贡献,涌现出陈晓磐、高家斌一批复退军人典型
发布时间: 2016-11-27 19:42:41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