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缨枪》之歌

1.jpg

人物小传:张计安:河南省郑州警备区原副政委,山西省沁源县人,192810月出生,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7月入党,参加过沁源围困战、淮海、洛阳、豫西剿匪等战役战斗。

 



 

1.jpg

红缨枪,红缨枪,枪缨红似火,枪头放银光,拿起红缨枪,去打小东洋。小东洋是恶魔王,奸淫烧杀又抢粮,它想把中国来灭亡。老乡,老乡!你愿意做牛马,你愿意做猪羊!不愿意不愿意。拿起红缨枪,去打小东洋,山沟里,山顶上,游击战儿干一场。打东洋,保家乡,不让鬼子猖狂,打东洋、保家乡,不让鬼子再猖狂。这首创作于抗战初期,反映日军暴行和中国人民不屈抗战的歌《红缨枪》,曲调明快铿锵有力,在华北根据地非常流行。

1.jpg

7岁在小学参加儿童团时学会了《红缨枪》这首歌,每次出操、集会、上课老师总爱领着我们唱。特别是儿童团集会出操时,肩上扛着红缨枪,踏着节拍边走边唱,神气十足,非常带劲。歌声结束后还会高声呼喊:团结一致,驱逐日寇。杀!杀!杀!,稚嫩的声音,响亮的口号在天空回荡,常常吸引着过路行人的注目。时至今日,我还经常唱《红缨枪》,真是从小唱到老,至死也忘不了。每次哼唱这首歌,都会把我带回到那抗战年代,想起日军在我的家乡犯下的滔天罪行,想起家乡人民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战。

1.jpg

我出生在山西沁源县,是晋冀鲁豫著名的抗日根据地,陈赓、薄一波领导的太岳区党委和抗日大军战斗在这里,经常在平原和山野中进行游击战,出其不意打击敌人,成为日寇的眼中钉、肉中刺。从1939年到1945年,日寇对这块根据地反复进行扫荡,所到之处,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见房子就烧。老百姓有的整村人被全部杀害;有的被堆上柴草浇上汽油活活烧死;有的被吊在树上当活靶射击或刺破肠肚。全县90%以上的房屋被烧,生活用品被毁,许多地方绝了村、绝了户。12岁那年,父亲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惨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我跟着妈妈逃进深山老林,靠吃山果、挖野菜艰难度日,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半原始生活。

1.jpg

1.jpg

国破家亡、亲人被害的仇恨撞击着我幼小的心灵,这小东洋是恶魔王,奸淫烧杀又抢粮的情景经常浮现在眼前,打东洋,保家乡,不让鬼子猖狂,激昂的歌声燃起我复仇的火焰。1942年我毅然离开亲人投身革命,在陈赓、薄一波同志领导下参加了著名的沁源围困战

1.jpg

1.jpg

1.webp.jpg

194210月,八万沁源军民同仇敌忾,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沁源围困战。从日军侵占的转移出来,离日军据点5公里以内和运输线23公里以内村庄的居民全部迁出疏散,实行空舍清野,使日伪军无法就地取给,难以组织伪维持会;把敌据点围困,周围扔下死狗死鸡搞得臭气冲天;在敌人必经的道路、桥梁、河边都埋上地雷和石雷,在水井里倒上粪便;夜袭部队和民兵轮番向敌据点打枪、打炮;在武装掩护下抢耕、抢种,并利用夜暗摸进日军据点及附近村庄搬运粮食。我们就是用这种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 、破袭战、伏击战等种种战法来打击、骚扰、围困敌人,使得鬼子只能龟缩在碉堡中吃不饱、睡不好,离开碉堡命难保,不敢轻易行动。日军坚持了2年,在19454月日军仓皇逃离沁源。沁源围困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辉煌篇章之一,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赞扬,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把这场战斗誉为太岳抗日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敌后抗日根据地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1.jpg

抗战胜利后,我时刻关心着中日两国的关系,2006年,为批判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反华谬论和反复参拜靖国神社的恶劣行径,张计安写了《致小泉首相的一封公开信》,以日军在中国的残酷暴行,对小泉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希望他正视历史。在征得外交部支持后,这封信由日本驻华大使馆转交小泉。

1.jpg

如今,抗战胜利已经70多年了,这首歌也伴随着我走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剿匪反霸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战争年代,我把这首歌唱给部队和群众,鼓舞士气,激发斗志;和平时期,在联欢会和报告会上我把这首歌唱给青少年和我的儿孙,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以后我还会继续唱下去,我希望让所有人,特别是子孙后代,牢记日寇侵华史,永远不忘血泪恨。

1.jpg

格式工厂7张计安.jpg

 

发布时间: 2019-01-17 09:42:55   点击数:

河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