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防教育网讯 李守斌、李华报道:曾是满身泥巴、头顶高梁花的农民,习惯于肩扛锄头、面向黄土,如今却在劳作之余投身国防主题诗词的创作。近年来,在地处盘古山下的河南省泌阳县乡村兴起诗词创作热,全县有2000余名民兵,40个诗社,每年创作诗词6000余首,荣膺驻马店市“诗词之乡”的美誉,为传播红色文化、助力国防宣传发挥了应有作用。
富含红色文化基因的泌阳县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渊源。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河南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文化中心,刘伯承、邓小平曾长期驻扎工作在泌阳。进入21世纪,该县诗词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经转业军人、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郭清泉倡议,由县人武部扶持创办的泌阳县诗词学会,成为广大农村民兵创作的园地和开展国防教育的平台。
去年“八一”期间,抗战老八路王中亮自筹资金举办了全县首届诗词歌舞演唱会,聘请了市诗词学会的领导和市县演员登台献艺,朗诵了以歌颂国防为主的诗歌诗词,吸引了全县2000余名诗词爱好者前来观看。县人武部以此为平台,大力宣传国防知识,组织演出了以抗战时期泌阳人王全德送三个儿子参军为素材的《三英烈之父王全德》短剧,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平日里,他们根据民兵亦兵亦民的特点,采取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学者授课,搞好培训,先后培训学员万余人次。为给广大民兵提供创作园地,他们自筹资金,创办了《盘古文学》、《泌水诗刊》等文学刊物,聘请当代著名诗人、作家担任顾问,点评诗作。
青年民兵周其超,在从事理发工作之余,创作了60余首取材于身边人和事的诗作,有的已结集出版。民兵邓敏顶着亲人的责备和他人的讽刺挖苦,劳作归来,顾不上清洗身上的泥巴,便投入诗词创作。他的诗作以细腻、抒情见长,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创作的歌颂新时期军嫂的诗歌受到诗社的好评。女民兵李秀莲创作的诗歌以含蓄、深沉、意象见长,《诗刊》、《诗选刊》等刊物先后发表她的诗作100余首。一些乡村小学还成立了“小作家”、“小记者”协会,重点培养学生的国防情怀。目前,全县诗词创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国防教育落实。 (责任编辑:韩申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