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血战,名垂青史,奇石为证,功昭后人。日前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专程去拜访原河南省方城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历史学副研究员,现已76岁的孙留安。他从事地方党史军史研究 20 余年,对红二十五军比较了解,想请他讲讲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方城时发生的血战独树镇的情况。他居住在一个普通的独家小院,院里堆放了许多大小不等、五颇六色的石块,在他居室的博古架上也摆满了奇石,一眼就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热爱石头艺术的老人.我好奇的问他,你收藏的石头中有没有表现军事内容的?他一边说“有”,一边就打开箱子拿石头,他递给我,我一看,非常惊奇。问他怎么捡到这么好的奇石头?他就讲起了 20 年前由调查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到收藏奇石的经过: 那是 1986 年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通知各县,省委、省军区要于红军长征胜利 50 周年纪念日在信阳市召开纪念大会,各县党史工作部门做好材料准备。孙留安就开始调查、整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方城,特别是“血战独树镇”的情况。他撰写了《英雄业绩传颂》的调查报告,并在纪念大会上发言。 红二十五军血战独树镇发生在 1934 年11月26 日,具体战斗地点在独树镇东的七里岗,这里北边是伏牛山的黄石山,南边是桐柏山的余脉大乘山,郑(州)南(阳)公路由此穿过。是日午后 1 时许,红二十五军先头部队顺七里岗脊北进时,突遭埋伏于此的敌第四十军一一五旅和骑兵团猛烈攻击。当日,北风呼啸,雨雪交加,能见度低,先头团发现敌人较迟,加上战士们衣服单薄,手脚冻僵,以致陷入被动境地。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手持大刀率队冲入敌阵,展开白刃肉搏,全体将士浴血奋战,殊死拼杀,战斗空前惨烈。正当拼杀激烈之际,副军长徐海东率后卫部队疾速赶到,立即向敌发起冲击,经一番恶战,终于打退敌人进攻,扭转局面。入夜,红二十五军乘敌空隙突出重围,挺进伏牛山.激战中,近百名将士英勇献身,二百余人身负重伤。这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一仗。以不足 3000 人的兵力挫败国民党数万人的围追堵截。为纪念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经上级批准,在七里岗战斗遗址建立了纪念碑,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了碑文。 在对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方城的调查和建立纪念碑的过程中,孙留安被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拼搏的精神所感动,与军史结下了不解之缘。尔后,由军史情引出了奇石缘,又由奇石缘进一步表现了军史情。 巍巍纪念碑,矗立七里岗。七里岗的东坡下是一条河,名叫砚河,源于黄石山,中国五大名砚之一黄石砚的石材就产在这里,因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开采,深藏于地下的宝贵砚石得见天日,大石块运出山外做成各种形状的砚台,成为抢手货,远销海内外。留下的小石块每年夏季遇到暴雨,山洪将红、黄、青灰色为主的石块冲到河道中,形成顽石滩.砚河石滩中大量的红色石块,恰似红军烈士的鲜血染成。一般石头上都有凤眼,凤眼石质高洁,细润有神,少部分眼有珠有瞳仁,有眉毛和睫毛,双眼皮活灵活现,别具一格,雕成砚台,身价倍增。因此,他对石头又产生了感情,他每次去七里岗,总要到河滩中看看红石头。一次,他突然发现红石头上有黄道道,他捡起石头一看,好似“八一”二字,他拿回家经过打磨抛光,“八一”二字更加形象退真。于是,他就设想能不能在此河中找到具有军事内容的石块,组成表现军威的收藏石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每次到该地工作,总要抽时间到河中捡石头,退休后更是成为奇石爱好者,现在积累的石头有数百块,经过挑选,有一部分属于军事内容,有一大红色石块,上有一圆形图案,好象一轮太阳升起,下方红色的大地,象征中国革命胜利。他为此命名:东方红,太阳升。还有更为称奇的石头如:月照井冈山、红旗插上娄山关、飒爽英姿五尺枪,原子弹炸等,都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军事题材,收集长征资料和收藏奇石结合一起,令孙留安老人兴奋不已,也给他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乐趣。 (责任编辑:何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