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疫前沿

战疫前沿

【战“疫”前沿】河南郏县:夫妻共同战“疫”

发布时间:2020-03-20   点击: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了!”

 “爷爷和爸爸又好几天没回来了,奶奶不会用电脑,我的网课都没法上了。”

“妈妈,晚上我不想一个人睡觉,我想跟你一起……”

微信视频聊天中一个稚嫩的声音一遍又一遍与武汉火神山医院一位“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对话,视频中的两人是母子,母亲是989医院神经外科主管护师、文职人员姜海贞,孩子是这位母亲9岁的儿子王皓聪。

离别多、团聚少,是这个军人家庭的常态生活。

时针回到2020年1月23日,春节期间不担负值班任务的姜海贞高高兴兴的回到了郏县烟草局家属院,准备全家人一起过个团圆年。1月24日,接到医院的电话,要安排一批人员赴武汉支援保障,目前各科室自行报名。考虑到科里老的老、小的小,姜海贞毅然写下申请书,坚决要求赴一线支援保障。

看到妻子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丈夫王志国说:“我知道你又要选择离开,我曾经也是一名军人,知道这身军装意味着什么,你放心的去吧,咱家的四块军属光荣牌子不是白挂的。”

王志国从记事起,就一直过着等待团圆的生活。父亲王富有远在北京某部服役,母亲一个人抚养着两兄弟。长大后自己和弟弟王志远相继入伍,天各一边。退伍后回到郏县工作,妻子是军人,还是部队医院野战医疗队的骨干,参演参训、值班备勤是家常便饭,红色的基因、光荣的传统、无私的奉献、部队的教育始终贯穿于这个军人大家庭。

若有战、召必回。是这个军人家庭的真实写照。

1月25日,姜海贞随队赴武汉火神山医院。

忠诚赴使命,初心为担当。从进驻火神山医院的那天起,50多天以来,姜海贞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守护者一个又一个濒临垂危的患者,长时间佩戴护目镜和医用口罩,姜海贞满脸是压痕、为了节约时间,避免反复穿戴防护服,姜海贞上班时不敢喝水,纸尿裤成了标配、为避免交叉感染,姜海贞的秀发变得更短了,她和战友们一起,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忙碌的工作中治疗患者、清理病区、检测医疗设备、进行感染防护培训,接收一批又一批确诊患者入院……

“看到患者有了好转,向我们竖起大拇指,我觉得再苦再累也能坚持下去!”姜海贞如是说。

1月26日,王志国家所在社区东城街道办事处武装部组织成立民兵预备役服务队。

一日着军装,终身为军人。王家的这三位退伍军人毫不犹豫的主动报名,加入到这支神圣的队伍里。面对疫情的发展,父子三人把在部队和战友们一起并肩作战的作风带到抗击疫情战中,在东城街道卡点值班执勤、社区卫生消杀、疫情防护宣传、服务民众生活等方面主动作为,为完成战“疫”任务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父亲王富有动情地说:“虽然我们父子三人都退伍了,但军人的职责不会变、为民服务的情怀不会变、迎难而上的胆魄不会变、危机关头的奉献意识不会变。”

亏父母、歉子女。是这个军人家庭的难言之痛。

王富有和老伴都已经退休就在家,本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但由于儿媳在部队、儿子工作忙,照顾小孙子王皓聪的任务就落在了他们肩上。

作为儿女,王志国和姜海贞是不合格的,父亲身体不好,血压高,本就是医护人员的儿媳却没膝前尽孝。母亲眼睛老花,心脏不好,还得照顾孙子的衣食起居日常学习。作为父母,王志国和姜海贞是不称职的。本该陪伴的年龄,小皓聪却成了“留守儿童”,疫情期间,皓聪要上网课,奶奶总是看不清鼠标、连不上线。为了孙子的学习,奶奶戴上老花镜,拿上小鼠标,硬是学会了上网连线,家中墙上贴的两张奖状见证了孩子的品学兼优,见证了老人付出的辛勤汗水。

抗疫期间,县人武部、军人退役事务局、东城街道办事处武装部先后到王志国家中看望,送去口罩、酒精、食物等慰问品,认真询问家中的困难和需要,第一时间协调解决。人武部部长郭少平拉着小皓聪的手说:“你要好好学习,以军人出身的爷爷、父母、叔叔为榜样,长大后为国家多做贡献。”

战鼓催征鸣,荆楚战尤酣。在这场特殊的战“疫”中,无数夫妻与父子,无数现役军人与退役军人,无数有名与无名的普通人都能够把抗疫当打仗,用行动诠释了使命担当。我们相信,有了党全面的领导、军人使命的激励、医者仁心的鼓舞、每个家庭的支持,所有人都将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书写自己的篇章。